如何缓解便秘的痛苦

7934次浏览

何洁 副主任医师

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腹部按摩、药物治疗、建立排便习惯等方式缓解。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症状。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量,如燕麦、糙米、西蓝花、苹果等。同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导致腹胀等不适症状。

2、增加运动

适度运动能够帮助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60分钟。对于长期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运动强度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方式。

3、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通过外力刺激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缓解便秘。按摩时可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用掌心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按摩前可涂抹少量润肤油减少摩擦,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长期坚持腹部按摩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但急性腹痛、肠梗阻等情况下禁止按摩。

4、药物治疗

对于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聚乙二醇4000散可增加粪便含水量,比沙可啶肠溶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泻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5、建立排便习惯

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后或餐后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尝试5-10分钟。排便时保持正确姿势,可使用脚凳垫高双脚使膝关节高于髋关节,模拟蹲姿更有利于排便。避免如厕时过度用力或长时间蹲坐,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需要长期坚持。

便秘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过多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如便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便秘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