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期间胎心率会随孕周变化,孕早期为110-160次/分,孕中期为120-160次/分,孕晚期为110-150次/分。胎心率受胎儿活动、母体状态及胎盘功能等因素影响,需通过胎心监护动态评估。
孕早期胎心率较快可能与胎儿心脏发育初期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随着孕周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孕中期胎心率相对平稳,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期,此阶段胎心监护可检测胎儿是否存在缺氧或窘迫。孕晚期胎心率略有下降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相关,但若持续低于110次/分或高于160次分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率变异度是重要评估指标,正常应有5-25次/分的生理性波动,反映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良好。胎心监护时出现减速或加速反应需结合宫缩情况综合评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32周后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护。日常可通过计数胎动监测胎儿状态,正常每小时胎动3-5次。避免长时间仰卧位,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影响胎心。出现胎动异常或胎心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超声血流多普勒检查评估胎儿-胎盘循环状况。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需加强胎心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