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化疗后的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区,可能引发急性或延迟性呕吐。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重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呕。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同时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化疗药物抑制毛囊细胞分裂,通常在治疗2-3周后出现头发脱落,可能累及头发、眉毛等体毛。该反应具有可逆性,停药后3-6个月可逐渐再生。期间可使用温和洗发产品,避免高温吹烫,佩戴棉质帽子减少头皮刺激。
化疗影响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贫血导致乏力,血小板降低易引发出血倾向。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升白药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化疗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或吞咽困难。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重度溃疡可局部应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
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类可能引发手脚麻木、刺痛感等末梢神经损伤症状。症状轻者可通过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重者需调整化疗方案。日常注意肢体保暖,避免接触过冷过热物品。
化疗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药物代谢,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等。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腹泻或出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逐渐缓解,治疗期间可通过音乐疗法、正念训练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