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引起的胆结石怎么治疗

4.55万次浏览

咸国哲 主任医师

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炎引起的胆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开放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1、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药物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X线阴性结石。药物治疗需持续6-24个月,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合并急性胆囊炎时需联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

2、体外冲击波碎石

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颗粒,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辅助排石。适用于单发直径2厘米以内的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者。术后可能出现皮肤瘀斑、血尿等并发症,需观察1-2天。

3、腹腔镜胆囊切除

采用三孔或单孔法切除病变胆囊,手术时间30-90分钟,术后1-3天可出院。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合并结石、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需注意胆管损伤、出血等手术风险,术后早期需低脂饮食。

4、经内镜取石

经十二指肠镜行乳头肌切开后取石,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可同期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需监测血淀粉酶预防胰腺炎。胆管狭窄者可留置塑料支架,3-6个月后更换。

5、开放手术取石

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适用于复杂型肝内外胆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等特殊情况。术后需放置T管引流2-3周,拔管前需行胆道造影确认无残余结石。

胆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胆汁稀释。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了解胆道情况。出现持续性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