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

4.63万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有助于控制心率;血管扩张剂如硝酸异山梨酯片,可缓解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不能逆转瓣膜病变,但能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变化。

2、球囊扩张术

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瓣膜处扩张。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或高龄手术高风险患者。但术后再狭窄概率较高,多数患者仍需后续治疗。术前需完善心脏CT评估瓣膜钙化程度,术后需长期抗凝预防血栓。

3、外科瓣膜修复

外科主动脉瓣修复术通过开胸手术对病变瓣膜进行成形,保留自身瓣膜结构,术后无需长期抗凝。适用于瓣叶钙化较轻、瓣环扩张的患者。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存在一定创伤,但远期效果优于球囊扩张术。术后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剧烈运动。

4、机械瓣置换

机械瓣膜置换术采用人工机械瓣替代病变瓣膜,适用于年轻患者或需长期抗凝者。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手术需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术后可能并发瓣周漏或血栓。患者需避免剧烈碰撞,防止出血。

5、生物瓣置换

生物瓣膜置换术使用猪或牛心包制成的人工瓣膜,适用于老年患者或不愿长期抗凝者。生物瓣无需终身抗凝,但使用寿命较短,可能需二次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无需开胸,通过血管植入瓣膜,适合高危患者。术后需控制血压,避免瓣膜移位。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以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