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1岁宝宝不爱吃饭可能与生理性厌食、喂养方式不当、微量元素缺乏、胃肠道疾病、口腔问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喂养方式、补充营养、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干预。
1岁左右宝宝可能因生长速度减缓、出牙期牙龈不适导致暂时性食欲下降。表现为对食物兴趣降低但精神状态正常。无须特殊治疗,可提供磨牙饼干缓解牙龈肿胀,选择易咀嚼的软食物如南瓜泥、香蕉等。避免强迫进食,保持进餐环境轻松。
频繁喂食、追喂或过早添加调味品可能影响宝宝自主进食意愿。建议固定每日5-6次进餐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允许宝宝用手抓食锻炼自主进食能力,提供适合抓握的手指食物如蒸胡萝卜条。家长需避免用玩具或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
缺锌或铁缺乏可能改变味觉敏感度,常见于早产儿或辅食添加不及时的宝宝。可表现为异食癖伴随食欲减退。经医生诊断后可能需要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日常可增加富含锌的牡蛎粉、动物肝脏等辅食。
轮状病毒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可能引起腹胀腹痛,导致进食时哭闹抗拒。通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就医排查病因,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乳糖不耐受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等口腔黏膜病变会造成进食疼痛。可见口腔内白色膜状物或溃疡面。需医生确诊后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或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期间提供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创面。
家长应记录宝宝每日饮食量、排便情况,观察是否伴随发热、皮疹等其他症状。保持食物多样化但不过度调味,每2-3小时提供适量饮水。若持续3天以上摄入量不足正常量一半,或出现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需及时就诊。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评估生长发育曲线,排除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