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小孩一般不需要刻意掏耳屎。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阻挡异物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通常可随咀嚼、说话等动作自行排出。
健康的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屎会自然向外移动并脱落。频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增加感染风险。若使用棉签等工具,反而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形成栓塞。儿童外耳道较成人更窄且弯曲,操作不当更容易造成伤害。观察发现耳屎呈黄色或棕色片状、无听力下降或耳痛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当耳屎积聚过多形成栓塞,出现耳闷、听力减退、耳鸣或耳痛等症状时需处理。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症或湿疹患儿更易发生栓塞。此时应避免自行处理,儿童可能因疼痛突然移动导致意外损伤。外耳道进水后耳屎膨胀也可能引发突发性耳闷胀感。
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即可维持正常耳屎代谢。洗澡时可用毛巾擦拭耳廓周围,避免水流直接进入耳道。若怀疑耳屎栓塞,建议家长带孩子至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使用专业工具或生理盐水冲洗安全清除。切勿使用发卡、挖耳勺等尖锐物品,也不要随意使用滴耳液软化耳屎,以免刺激外耳道或掩盖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