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儿童支原体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咽痛等,建议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防护。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群体中传播性较强,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闭环境中易发生聚集性感染。肺炎支原体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间接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3周,发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低热、头痛等,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喘息、胸痛等症状。5岁以上儿童感染概率较高,但婴幼儿也可能发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可能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并发中耳炎、皮疹或神经系统症状。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警惕重症风险。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可能发生重复感染,但再次感染时症状通常较轻。
儿童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长需对患儿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单独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优质蛋白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及时筛查并做好分餐防护。日常可通过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降低传播风险,但无须过度使用消毒剂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