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好发部位。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头皮、面部T区;痤疮则与毛囊皮脂腺单位异常相关,以粉刺、炎性丘疹或脓疱为特征,多见于面部、胸背部。
脂溢性皮炎主要由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皮脂分泌异常及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典型症状为边界清晰的红斑,表面覆盖黄色油腻鳞屑,可能伴随轻度瘙痒。成人常见于眉间、鼻翼、耳后,婴儿则表现为头皮乳痂。治疗需抑制真菌繁殖并控制炎症,可选用酮康唑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刺激皮肤。
痤疮的核心发病环节包括毛囊角化异常、皮脂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临床分为非炎症性黑头/白头粉刺和炎症性丘疹、结节、囊肿皮损,严重者可遗留瘢痕。治疗需针对不同阶段选择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化、过氧苯甲酰凝胶抗菌、盐酸多西环素片抗炎。患者应保持低糖低脂饮食,避免挤压皮损。
两种疾病可能共存但需鉴别诊断。脂溢性皮炎无粉刺表现且鳞屑更显著,痤疮则伴随毛囊堵塞特征。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玫瑰痤疮或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复杂情况,建议皮肤科医生通过伍德灯检查、真菌镜检等手段明确诊断。日常护理均需温和清洁、减少摩擦,脂溢性皮炎患者需控制油脂摄入,痤疮患者则需注意乳制品及高GI食物对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