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2.54万次浏览

刘福强 副主任医师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血小板减少,但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间接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糖尿病与血小板减少的关联主要涉及微血管病变、药物副作用、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障碍,进而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高血糖还会促进血小板过度活化,加速血小板消耗,但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血小板功能异常而非数量显著下降。部分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可能同时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尿病患者若发生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损害,也可能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的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少见,若出现需优先排查其他病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同时表现为血糖异常与血小板降低。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一过性血小板减少。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虽不影响血小板数量,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而被误认为血小板减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与糖尿病通常无直接关联,但两者可能偶然并存。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发现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10⁹/L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日常需严格控糖以减少血管并发症风险,避免擅自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药物。均衡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有助于维持正常造血功能。出现不明原因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