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耳疮中医怎么治疗

4.72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割耳疮在中医称为耳疖或耳疮,可通过清热解毒、外敷药物、针灸疗法、内服中药及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耳疖多因风热邪毒侵袭、肝胆湿热上蒸、脾胃积热、外伤感染或体质虚弱等因素引起。

1、清热解毒

耳疖初起红肿热痛时,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汤外洗或制成药膏涂抹。金银花露能疏散风热,连翘解毒散结,蒲公英消肿止痛。外用时需将药物煮沸后晾至适宜温度,用棉签蘸取轻拭患处,每日重复进行2-3次。若出现溃脓,可配合使用九一丹提脓祛腐。

2、外敷药物

金黄散、玉露散等中药散剂可直接调敷患处。金黄散含大黄、黄柏等成分,能清热燥湿,适用于耳疖未溃时局部红肿灼热。玉露散具有生肌敛疮之效,适用于溃后创面。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麻油或蜂蜜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覆盖消毒纱布固定。皮肤过敏者禁用。

3、针灸疗法

选取翳风、听会、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凹陷处,可疏风清热;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能通利耳窍;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可泻热解毒。采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艾灸适用于体质虚寒者,每穴灸5-7壮,注意避免烫伤。

4、内服中药

龙胆泻肝丸可清泻肝胆湿热,适用于耳疖伴口苦咽干者。五味消毒饮含野菊花、紫花地丁等,能清热解毒,适合热毒炽盛型。仙方活命饮具有托毒排脓功效,用于脓成未溃阶段。需根据舌脉辨证选用,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药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5、饮食调理

宜食绿豆、冬瓜、苦瓜等清热利湿食材。绿豆可煮汤饮用,冬瓜连皮切块煲汤,苦瓜清炒或凉拌。忌食羊肉、韭菜、辣椒等辛温发物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体质虚弱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健脾益气。每日保持充足饮水,有助于毒素排泄。

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挤压疖肿。洗头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睡眠时患侧卧位。耳疖反复发作者应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脓液引流不畅,应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愈后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