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针灸最适合治疗慢性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针灸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具体应用需结合个体情况。
1、慢性疼痛:针灸对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炎、偏头痛等有显著效果。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从而减轻疼痛。对于腰背痛,常用穴位包括肾俞、腰阳关;关节炎则多选用足三里、阳陵泉;偏头痛则常用太阳穴、风池穴。
2、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中风后遗症、失眠等方面表现优异。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面瘫常用穴位有地仓、颊车;中风后遗症多选用百会、曲池;失眠则常用神门、三阴交。
3、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便秘、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疗效。针灸通过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蠕动。胃炎常用穴位有中脘、足三里;便秘多选用天枢、大肠俞;消化不良则常用内关、公孙。
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通过针灸治疗,患者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