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嗜睡症的主要表现是白天过度嗜睡和无法控制的睡眠发作,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睡眠障碍或慢性疾病有关,需通过药物调整、行为疗法及改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白天过度嗜睡是嗜睡症的典型特征,患者即使在充分睡眠后仍感到极度困倦,并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入睡,影响工作、学习甚至社交。睡眠发作通常表现为短暂而强烈的睡意,患者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睡眠状态,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1、遗传因素是嗜睡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与睡眠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失衡。家族中有嗜睡症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需通过基因检测和家族史分析进行评估。
2、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也可能引发嗜睡症,如下丘脑或脑干的损伤可能影响睡眠-觉醒调节机制。脑部肿瘤、感染或外伤等病理因素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进行排查。
3、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或不宁腿综合症,可能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引发白天嗜睡。多导睡眠监测可帮助诊断,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药物治疗。
4、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或抑郁症,也可能导致嗜睡症状。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激素替代疗法、血糖控制或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嗜睡表现。
药物治疗是嗜睡症的主要干预手段,常用药物包括莫达非尼、阿莫达非尼和哌甲酯,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少白天嗜睡。行为疗法也至关重要,如制定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长时间卧床和不健康饮食习惯。改善生活习惯,如适度运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和避免夜间电子设备使用,可提高睡眠质量。对于严重病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嗜睡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