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黄素瘤通常由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内分泌异常、免疫抑制及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黄素瘤可能与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激素水平变化、长期日光照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斑块、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等症状。
部分黄素瘤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CDKN2A等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可能自幼出现多发性色素痣,且痣体形态不规则。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皮肤镜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
长期日光照射会损伤皮肤细胞DNA,导致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户外工作者或高原地区居民更易发病,表现为暴露部位出现不对称斑块。日常需使用SPF50+防晒霜,并穿戴防晒衣物。
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黑素细胞增殖。这类黄素瘤常见于面部和乳晕,分娩后可能自行消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或维A酸乳膏改善色素沉着。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可能导致黑素细胞异常增生。这类黄素瘤进展较快,需定期随访。医生可能建议调整免疫方案或使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控制进展。
反复摩擦或烧伤后的皮肤修复过程中,黑素细胞可能过度增殖形成获得性色素痣。常见于足底、腰带区等部位。若痣体突然增大或出血,需及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黄素瘤患者应避免过度日晒,每3-6个月进行专业皮肤检查,记录皮损变化情况。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有助于抗氧化。发现原有色素痣出现大小、颜色改变或瘙痒破溃时,应立即就诊皮肤科。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