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肝转移后如何治疗

495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肺癌肝转移可通过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肺癌肝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经血液或淋巴转移至肝脏引起,可能伴随肝区疼痛、黄疸、消瘦等症状。

1、全身化疗

针对广泛性肝转移可采用含铂类化疗方案,如注射用顺铂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控制病情进展。化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EGFR基因突变阴性患者,化疗仍是基础治疗手段。

2、靶向治疗

存在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时,可使用盐酸埃克替尼片或克唑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特异性阻断肿瘤信号通路。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副作用,但整体耐受性优于化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3、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通过激活T细胞免疫功能杀伤肿瘤,适用于PD-L1高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患者。免疫治疗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肝炎等不良反应,联合化疗可提升客观缓解率。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评估获益概率。

4、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局限性肝转移灶可采用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通过高温直接毁损肿瘤组织。消融治疗创伤小且能保留更多正常肝组织,适用于病灶数量少且直径小的患者。需结合增强CT或MRI评估消融范围,必要时需重复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出现疼痛时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症状,黄疸患者可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肠内营养粉剂纠正恶病质,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改善生活质量。终末期患者应以姑息治疗为主,减轻痛苦。

肺癌肝转移患者需每2-3个月复查增强CT或PET-CT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劳累及肝毒性药物,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医。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心理上需接受疾病慢性化特征,通过正念减压等方式维持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