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床起泡可能由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创伤性血疱、天疱疮、黏液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抗病毒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口腔溃疡可能导致牙床起泡,通常与免疫低下、维生素缺乏、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周围充血水肿。治疗可选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配合口腔溃疡散促进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恢复。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引起牙床起泡,常见于儿童,伴随发热、牙龈红肿症状。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需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抗病毒,配合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家长需注意患儿饮食温度适宜,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同时做好餐具消毒隔离防止传染。
进食过硬食物或咬伤可能导致牙床出现紫红色血疱,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有关。小血疱可自行吸收,较大血疱需消毒后穿刺引流。使用西吡氯铵含片预防感染,避免继续刺激创面,一般1周左右愈合。反复发作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会在牙床形成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薄易破溃。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采用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配合他克莫司软膏局部涂抹。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激素副作用,避免阳光暴晒加重病情。
小唾液腺导管阻塞会形成半透明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和牙床。较小囊肿可观察,反复发作或增大需手术切除。术后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预防感染,避免舔舐伤口。日常注意不要咬唇或吸吮黏膜,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牙床起泡期间应选择温凉软食,避免过热、辛辣食物刺激黏膜。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保持口腔清洁,牙刷选择软毛材质减少摩擦。长期不愈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排查白塞病、扁平苔藓等系统性疾病可能。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疱疮需加强血糖监测,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