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艾灸治疗失眠

2.32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艾灸治疗失眠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安神助眠,常用穴位有百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安眠穴等。失眠可能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艾灸该穴位有助于升阳益气、宁心安神。适用于因思虑过度或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常伴随头晕、健忘等症状。可选择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艾灸前后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受风。

2、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属手少阴心经原穴。艾灸此穴能清心火、养心神,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显著,症状多见心烦多梦、夜间盗汗。可采用雀啄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反复悬灸。配合内关穴可增强疗效,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时间施灸。

3、三阴交穴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艾灸该穴可调和气血、滋阴降火,适合女性更年期或长期熬夜导致的失眠,多伴有潮热、月经紊乱。建议采用回旋灸法,注意孕妇禁用此穴。施灸后饮用温水有助于增强效果。

4、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前1/3凹陷处,为肾经井穴。艾灸此处能引火归元、交通心肾,对顽固性失眠伴腰膝酸软者有效。可采用隔姜灸法,将新鲜姜片置于穴位再施灸。肾阳虚者宜在下午申时施灸,灸后避免立即接触冷水。持续治疗1-2周可见改善。

5、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耳垂后凹陷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为经外奇穴。直接艾灸该穴能镇静安神,对神经衰弱型失眠效果明显,常见症状为彻夜难眠、心悸怔忡。建议使用艾条温和灸,配合听宫穴效果更佳。注意控制艾灸温度,防止烫伤皮肤。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

艾灸治疗失眠需辨证选穴,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日常应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晚餐不宜过饱。可配合饮用酸枣仁百合茶,用掌心搓热涌泉穴辅助安眠。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严重焦虑,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记录睡眠日记有助于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