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酒精肝可通过中医药调理、中成药治疗等方式干预,常用方法包括健脾化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等疗法,可遵医嘱使用护肝片、安络化纤丸、强肝胶囊、茵栀黄颗粒、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
酒精肝患者常见脾虚湿盛证候,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中医采用茯苓、白术、薏苡仁等药材配伍,通过健脾益气帮助改善酒精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但需注意湿热内蕴者慎用温补类药物。
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胆疏泄失常,出现胁痛、口苦等症状。柴胡、郁金、金钱草等药物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肝脏代谢负担。茵栀黄颗粒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酒精肝,能缓解黄疸症状,但脾胃虚寒者需调整配伍。
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多见血瘀证候,表现为肝区刺痛、面色晦暗。丹参、三七、桃仁等活血药材可改善肝脏微循环,安络化纤丸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延缓纤维化进展,使用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
护肝片含柴胡、茵陈等成分,适用于早期酒精肝的肝气郁结证。强肝胶囊通过黄芪、当归等药物组合,兼具抗炎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柴胡舒肝丸对酒精戒断期的情绪焦虑有调节效果,但需避免与西药镇静剂联用。
中医强调戒酒为前提,配合情志调节与饮食管理。湿热体质者宜食用薏米粥、冬瓜汤,血瘀体质推荐山楂、黑木耳等食材。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可辅助气血运行,但肝硬化患者需避免腹部挤压动作。
中医药治疗酒精肝需坚持3-6个月疗程,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肝脏超声。出现蜘蛛痣、腹水等肝硬化表现时,应及时联合西医干预。日常饮食须严格禁酒,控制高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辛辣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平稳有助于肝气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