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痔疮癌并非规范医学术语,通常指痔疮恶变或直肠癌被误称为痔疮癌。痔疮本身极少癌变,但需警惕直肠癌早期表现,常见前兆包括便血、肛门肿物脱垂、排便习惯改变等。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便血是直肠癌与痔疮共有的症状,但直肠癌便血多呈暗红色或混有黏液,血液常与粪便混合。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直肠癌便血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需通过肠镜鉴别。临床常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云南白药痔疮膏缓解症状,但确诊需病理检查。
痔疮脱出物表面光滑且可回纳,直肠癌肿物多质地坚硬、固定不移。部分患者误将直肠癌晚期肿瘤外翻当作痔疮脱垂。肛门指检可触及菜花样肿块时需高度警惕,推荐使用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对症处理,同时须行结肠镜检查明确性质。
突然出现的便秘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粪便变细等症状更倾向直肠癌。痔疮患者排便习惯改变多与疼痛回避有关。若持续2周以上排便规律改变,需排除肿瘤可能。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但根本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
痔疮急性发作时血栓形成可引起剧痛,直肠癌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伴肛门坠胀。肿瘤侵犯肛周神经时可能出现夜间痛醒。疼痛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可暂时缓解,但需通过MRI评估肿瘤浸润范围。
体重骤降、贫血乏力等消耗症状在痔疮患者中罕见,但直肠癌中晚期常见。肿瘤消耗导致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需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纠正贫血。此类症状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进展,须立即进行肿瘤分期检查。
保持每日膳食纤维30克以上摄入,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建议每40分钟起身活动。肛门不适时可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40℃以下。所有疑似直肠癌症状均需完成肠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痔疮患者应每年复查肛门指检。出现持续便血、排便性状改变超过1个月必须就诊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