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脑垂体瘤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具体取决于肿瘤类型、大小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综合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脑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功能性垂体瘤或压迫周围组织的肿瘤。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微腺瘤或位置局限的肿瘤,手术完全切除后治愈率较高。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尿崩症或激素分泌异常,需密切监测。
部分垂体瘤如泌乳素瘤可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甲磺酸溴隐亭片控制肿瘤生长。生长激素瘤可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激素分泌。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并定期评估疗效,部分患者用药后肿瘤可缩小甚至消失。
对于手术残留或复发的垂体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伽玛刀能精准靶向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放射治疗起效较慢,可能引起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需配合激素替代治疗。
无功能微腺瘤且无压迫症状时,可采取观察等待策略。每6-12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和激素水平检查。约三成微腺瘤可能终生不进展,但需警惕肿瘤增大或功能转变。
大型侵袭性垂体瘤常需联合手术、药物和放疗。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可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对难治性病例可实现长期控制。
脑垂体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碰撞头部。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头痛、视力变化等症状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保持乐观心态,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