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传染病

使用用过的注射器会传染疾病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文军 住院医师
李文军门诊部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扎了一下怎么检查?

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扎伤后需立即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理,主要检查步骤包括伤口处理、血液检测、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具体措施涉及局部消毒、乙肝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检测、破伤风疫苗接种及抗病毒药物评估。

1、伤口处理: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配合肥皂液交替清洗。使用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避免挤压伤口。开放性伤口需保持暴露,禁止包扎以降低厌氧环境感染风险。

2、乙肝检测:

需在24小时内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抗体滴度不足10mIU/ml者需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抽取患者和暴露者的血液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明确病毒携带状态。

3、艾滋病筛查:

在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分别在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进行复查。高风险暴露需在72小时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

4、破伤风预防:

根据既往免疫史决定破伤风类毒素接种需求。未完成基础免疫或最后一剂接种超过10年者,需立即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并补种疫苗。

5、其他病原体检测:

针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抗体和RNA检测,梅毒螺旋体采用TPPA和RPR试验。根据患者病史增加结核菌素试验或疟原虫筛查,特殊职业暴露需检测布鲁氏菌等病原体。

暴露后需持续观察伤口变化6个月,期间避免献血和器官捐献。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质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建立暴露档案定期随访,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以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被别人用过的针头扎到迅速挤血还会有事吗?

被他人使用过的针头扎伤后迅速挤血仍存在感染风险。针头刺伤可能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风险程度与针头污染程度、伤口深度、暴露后处理措施等因素相关。

1、血液暴露风险:

被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体内。即使立即挤压伤口排出部分血液,也无法完全清除已侵入组织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可达7天,艾滋病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但仍有传播可能。

2、伤口处理要点:

挤压伤口应在流动清水冲洗后进行,持续挤压时间需达到10-15分钟。使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可降低病毒载量,但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对已进入深部组织的病毒效果有限。伤口处理后需保持开放状态避免包扎。

3、暴露后预防:

乙型肝炎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提供被动免疫,同时需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艾滋病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药物预防,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和多替拉韦。

4、检测与监测:

暴露后需立即检测源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艾滋病抗体。暴露者应在6周、3个月、6个月进行血清学随访,艾滋病窗口期最长可达3个月。

5、职业暴露管理: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需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评估暴露级别和源患者情况。非职业暴露者也应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获取专业风险评估和预防用药指导。

发生针头刺伤后除规范处理伤口外,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增强免疫功能。建立暴露后心理疏导机制,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6个月内避免献血及器官捐献。高风险暴露者应使用专用牙刷和剃须工具,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宫颈糜烂者用过消糜栓后是否会有异物排出?

宫颈糜烂者使用消糜栓后可能出现药物残渣或分泌物排出。消糜栓的主要成分为中药提取物,使用后药物溶解与宫颈分泌物混合可能形成豆腐渣样或膜状物排出,属于正常药物代谢现象。排出物的性状与个体差异、药物吸收程度、宫颈炎症状态等因素相关。

1、药物残渣排出:

消糜栓含有苦参、黄柏等成分,遇体温融化后部分未吸收的药材残渣会随阴道分泌物排出。这种排出物多呈浅褐色颗粒状,无特殊气味,通常在使用后6-12小时内出现。

2、宫颈分泌物变化:

药物刺激可能使宫颈腺体分泌增加,混合脱落的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形成乳白色絮状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连续用药3天后,是药物起效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反应。

3、炎性代谢产物:

合并宫颈炎时,消糜栓的抗菌作用会使炎性坏死组织脱落,排出物可能带有淡黄色或血丝。此类排出通常伴随瘙痒减轻,提示炎症逐步消退。

4、个体差异表现:

阴道内环境酸碱度不同会影响药物溶解速度,pH值较高者可能出现完整药膜脱落。这种情况不影响疗效,但建议用药后保持卧位1小时以促进吸收。

5、异常排出物识别:

若排出物呈脓性、量多且有恶臭,或伴随发热、腹痛,需警惕继发感染。异常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宫颈病变。

用药期间建议穿着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护垫造成局部潮湿。可适当增加酸奶、纳豆等含益生菌食物摄入,维持阴道菌群平衡。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清洗外阴时选择pH4-5的弱酸性护理液。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张力,促进药物吸收。出现轻微腰酸腹胀时可热敷下腹部,但温度不宜超过40℃。治疗结束后建议3个月内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评估糜烂面修复情况。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用过的口罩怎么消毒?

用过的口罩可通过高温蒸煮、酒精喷洒、紫外线照射等方式消毒,确保口罩安全重复使用。

1、高温蒸煮:将口罩放入沸水中蒸煮5-10分钟,高温能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蒸煮后需晾干再使用,避免潮湿环境滋生微生物。

2、酒精喷洒:使用75%的医用酒精均匀喷洒口罩内外两面,酒精挥发后可重复使用。注意避免过量喷洒,以免破坏口罩的过滤层。

3、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口罩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紫外线能破坏病毒和细菌的DNA结构,达到消毒效果。

4、干燥处理:将口罩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一定消毒作用。避免直接暴晒,以免口罩材质老化。

5、化学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比例稀释后浸泡口罩10-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注意避免使用浓度过高的消毒剂,以免对口罩材质造成损害。

日常生活中,口罩消毒后应妥善存放,避免二次污染。消毒过程中需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消毒后的口罩应检查是否完好无损,若有破损或明显污渍,应及时更换。合理消毒口罩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用过开塞露仍不排便怎么回事?

用过开塞露仍不排便可能与药物作用不足、肠道功能紊乱、饮食结构不当、水分摄入不足、便秘症状加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药物使用、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缓解。

1、药物作用:开塞露主要通过刺激直肠壁促进排便,但若肠道内粪便过于干燥或堵塞严重,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渗透或发挥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方式,如增加剂量或联合其他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

2、肠道功能: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排便困难。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避免久坐、适度按摩腹部等方式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3、饮食结构: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或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食物可能导致便秘。建议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同时减少精制食品的摄入,以改善肠道环境。

4、水分摄入:身体缺水会使粪便变得干燥坚硬,难以排出。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尤其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5、便秘加重: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敏感性降低,开塞露的刺激效果减弱。此时需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结肠肿瘤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刺激性泻药或进行肠道清洁。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芹菜等,同时配合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肠道蠕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肾衰 虱病 高血脂 脑震荡 高镁血症 皮下结节 流行性感冒 颈淋巴结结核 轻度抑郁发作 无菌性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