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孩子流鼻涕咳嗽打了三天针,医生说喉咙很好了,为什么又发起烧来,而且晚上吃了药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黄疸退了皮肤多久能转白?

黄疸消退后皮肤转白通常需要1-2周,实际恢复时间与胆红素代谢速度、肝脏功能状态、原发疾病控制情况、个体代谢差异以及护理措施等因素相关。

1、胆红素代谢速度

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下降后,沉积在皮肤组织的胆红素需经代谢分解。新生儿因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皮肤黄染消退可能较慢;成人若存在胆汁淤积,胆红素排泄受阻时恢复期会延长。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观察胆红素下降趋势。

2、肝脏功能状态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炎或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受损时,皮肤颜色恢复较健康人群更慢。伴随肝酶异常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需抗病毒治疗,胆管结石患者需解除梗阻。

3、原发疾病控制

溶血性黄疸患者停止溶血后皮肤恢复较快,而肝硬化导致的黄疸可能持续存在色素沉着。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后2-3天可见明显改善,胆管癌患者需肿瘤根治术后才能逐步恢复。

4、个体代谢差异

早产儿因皮肤角质层薄,胆红素更易显现但消退也快;肤色较深人群视觉上恢复不明显。老年人代谢速率下降可能延长恢复期,肥胖者皮下脂肪蓄积胆红素可能导致消退延迟。

5、护理措施影响

蓝光治疗可加速新生儿胆红素光氧化分解,适度阳光照射有助于成人皮肤胆红素代谢。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肝功能恢复,高蛋白饮食可促进白蛋白合成结合胆红素。

黄疸消退后应注意观察巩膜颜色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皮肤修复。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成人患者需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若皮肤黄染反复出现或持续超过3周未改善,应及时排查胆道梗阻、慢性肝病等潜在病因。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烧退了又烧怎么办?

宝宝烧退了又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反应、环境温度变化、脱水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整室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导致宝宝反复发热的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持续3-5天,期间可能出现体温波动。家长可给宝宝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宝宝退烧后再次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往往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耳痛等。家长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3、免疫系统反应

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对抗病原体时可能出现体温调节不稳定。这种情况多见于疫苗接种后或初次感染时。家长不必过度紧张,保持宝宝衣着适中,避免过度包裹。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汁,帮助增强免疫力。

4、环境温度变化

环境温度过高或穿衣过多可能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夏季高温时应注意保持室内凉爽,冬季避免过度使用取暖设备。监测宝宝颈背部温度,以温热无汗为宜。使用空调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6-28摄氏度之间,避免冷风直吹。

5、脱水

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导致脱水热。家长应鼓励宝宝少量多次饮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出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宝宝反复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耐心,定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蔬菜泥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抽搐等伴随症状。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表现,须立即就医。平时应按时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为什么发烧退了又反复?

发热反复可能与感染未控制、用药不规范、免疫低下、合并其他疾病、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感染未控制

细菌或病毒感染未彻底清除时,体温调节中枢持续受刺激。常见于肺炎、尿路感染等,需完善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抗感染药物,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2、用药不规范

退热药使用不足量或疗程不足会导致体温反弹。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需按说明书间隔给药,避免过早停药。体温未完全稳定前,不应自行减量或停用药物。

3、免疫低下

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易出现反复发热。需加强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并预防继发感染。

4、合并其他疾病

发热可能由两种以上疾病共同引起,如感冒合并中耳炎。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排查多病灶感染,针对不同感染源联合用药。

5、护理不当

退热期过度保暖、水分补充不足会影响散热。应保持室温适宜,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辅助退热。

反复发热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休息,每日监测体温3次并记录变化曲线。如72小时内体温反复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意识改变、皮疹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川崎病、伤寒等特殊感染。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受凉和过度疲劳。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股癣一般几天会消退了?

股癣一般需要2-4周消退,实际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个人体质、护理措施、合并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情严重程度

股癣初期表现为局部红斑和轻微瘙痒,及时干预可能1-2周缓解。若皮损范围扩大或出现渗出、结痂,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真菌侵犯角质层较深时,需更长时间代谢受损皮肤。

2、治疗方式

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可缩短病程至1-2周。仅用外用药物可能需3周以上,配合口服特比萘芬片等系统性治疗能加速真菌清除。未遵医嘱擅自停药易导致反复。

3、个人体质

免疫功能正常者恢复较快,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易迁延不愈。青少年代谢旺盛可能比老年人恢复快1周左右。肥胖者皮肤皱褶处潮湿环境会延缓愈合。

4、护理措施

保持患处干燥透气可缩短1周恢复时间,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持续抓挠会导致继发感染,可能延长病程2周以上。合并使用硫磺皂清洗有辅助抑菌作用。

5、合并感染

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恢复时间增加1-2周。误用激素药膏导致真菌扩散时,需重新抗真菌治疗4-6周。接触宠物或公共浴池可能引起重复感染。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摩擦,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饮食上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痊愈后建议继续用药1周防止复发,贴身衣物需阳光暴晒消毒。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步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真菌粉剂。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公共场合避免直接接触座椅。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小孩发烧退了又升是什么原因?

小孩发烧退了又升可能由感染未控制、免疫反应波动、用药不规范、合并其他疾病或体温调节不稳定等因素引起。

1、感染未控制:

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时会出现反复发热,常见于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肺炎等。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感染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支持为主。

2、免疫反应波动:

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抗病原体时可能出现体温反复。表现为退烧4-6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通常伴随精神萎靡。可采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3、用药不规范:

退烧药使用间隔过短或剂量不足会影响效果。对乙酰氨基酚需间隔4-6小时,布洛芬需间隔6-8小时。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合并其他疾病:

尿路感染、川崎病等疾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发热。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皮疹、排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血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体温调节不稳定: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变化、脱水等情况易导致体温波动。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稳定体温。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推荐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料。每日饮水量按50ml/kg计算,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抽搐或发热持续超过3天,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需去皮去籽后食用。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肌疝 回归热 耵聍腺瘤 宫颈白斑 腱鞘囊肿 手足口病 呼吸道异物 肾动脉栓塞 中间葡萄膜炎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