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最近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天喝水量很多但是小便量不是很多,老是出汗,大便一天好几次这到底咋啦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曹文义 主治医师
广州市荔湾区芳华门诊部
立即预约
沈树宾 助理医师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河南卫生二分站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六个月宝宝喝水量是多少?

六个月宝宝的喝水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通常每日饮水量为100-20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已能满足大部分水分需求,额外饮水需适量,避免影响正常进食。

1、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六个月宝宝在纯母乳喂养期间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若天气炎热或宝宝出汗较多,可适当给予少量温水,每次10-20毫升,避免影响母乳摄入。

2、配方奶喂养:配方奶中的水分含量较高,但冲泡时需严格按照比例调配。在正常喂养情况下,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饮水。若出现便秘或尿液偏黄,可适量补充水分,每日50-100毫升。

3、辅食添加:六个月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部分食物如米糊、果泥等含有一定水分。此时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日100-150毫升,帮助消化和补充水分。

4、天气因素:炎热天气或室内环境干燥时,宝宝容易流失水分。此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次20-30毫升,每日总量不超过200毫升,避免过量饮水导致肾脏负担。

5、健康状况:宝宝发烧、腹泻或呕吐时,体内水分流失较快,需及时补充水分。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10-20毫升,每隔1-2小时喂一次,必要时就医。

六个月宝宝的饮水量应根据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天气和健康状况灵活调整。建议选择温水或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注意观察宝宝的尿液颜色和排便情况,保持适量饮水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若宝宝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儿科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1个月婴儿喝水量和次数?

1个月婴儿的喝水量和次数需要根据喂养方式、体重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不需要额外喂水,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适量补充水分。婴儿的每日水分需求约为每公斤体重150毫升,喂水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避免过量饮水。

1、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约87%的水分,能够满足婴儿的日常水分需求。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正常情况下无需额外喂水,频繁喂水可能影响婴儿对母乳的摄入量,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建议在婴儿出现明显口渴或环境温度较高时,可少量喂水。

2、配方奶喂养:配方奶的含水量低于母乳,婴儿可能需要在两次喂奶之间适量补充水分。每次喂水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在10-20毫升,避免增加婴儿的肾脏负担。喂水时间可安排在喂奶后1小时左右,帮助婴儿消化。

3、环境温度:高温环境或干燥季节,婴儿的水分流失较快,需适当增加喂水量和次数。可通过观察婴儿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判断是否需要补水。尿液偏黄或尿量减少时,可适量增加喂水次数,每次喂水量保持在10-15毫升。

4、体重因素:婴儿的每日水分需求与体重密切相关,每公斤体重约需150毫升水分。1个月婴儿的平均体重约为3.5-5公斤,每日水分需求约为525-75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已提供大部分水分,额外喂水量应控制在每日50-100毫升以内。

5、健康状态:婴儿出现发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时,水分流失增加,需及时补充水分。每次喂水量可适当增加至20-30毫升,喂水频率也可适当提高。同时需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必要时就医。

婴儿的饮食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适量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避免在婴儿未满6个月前喂食果汁或其他饮料,以免影响消化功能。适当增加室内湿度,保持环境舒适,有助于减少婴儿的水分流失。观察婴儿的日常表现,及时调整喂水量和次数,确保其健康成长。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这是咋啦?怎么办?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通常提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能与贫血、慢性疾病或骨髓异常有关。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常见方法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进行骨髓检查或药物治疗。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反映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RDW偏高意味着红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贫血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肝病或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RDW升高。骨髓异常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也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导致RDW异常。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对于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是关键,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和绿叶蔬菜。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可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补充。溶血性贫血需治疗原发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慢性疾病引起的RDW升高需控制原发病,如慢性肾病患者需定期透析或肾移植。骨髓异常需进行骨髓检查,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饮食调整对改善RDW也有帮助,建议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豆类和坚果。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RDW偏高的情况。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什么?
  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大脑,其含水量约为75%85%。大脑作为人体的控制中心,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包括神经信号的传递、代谢废物的清除以及体温的调节等。   人体各器官的含水量:   1.大脑:75%85%   大脑的高含水量与其复杂的功能密切相关。水分有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电解质平衡,确保神经信号的高效传递。   2.心脏:75%   心脏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血液循环和心肌收缩,确保身体各部位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3.肺:80%   肺部的高含水量有助于维持肺泡的湿润,促进气体的交换,确保呼吸功能正常。   4.肾脏:79%83%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高含水量有助于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5.肌肉:75%   肌肉中的水分对于维持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功能至关重要,同时也参与能量代谢。   6.皮肤:64%   皮肤中的水分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屏障功能,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   7.骨骼:22%   骨骼的含水量相对较低,但水分对于维持骨骼的韧性和代谢功能仍然重要。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维持生理功能:水是细胞、组织和器官正常运作的基础,参与新陈代谢、体温调节、营养运输等过程。   促进废物排出:水分帮助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保护器官:水分在关节、脊柱和大脑中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如何保持充足水分:   每日饮水量: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23升水,具体需求因体重、活动量和气候而异。   均衡饮食:通过食用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橙子等)补充水分。   避免脱水:注意身体信号,如口渴、尿液颜色变深等,及时补充水分。   大脑是人体含水量最高的器官,水分对其功能至关重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和整体健康。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肝硬化腹水患者每日进水量是多少?
肝硬化腹水患者每日进水量应控制在1000-1500毫升,具体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导致液体潴留。控制进水量有助于减轻腹水症状,同时需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 1、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主要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钠水潴留有关。门静脉高压导致腹腔内血管压力增加,液体渗出到腹腔;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进一步促进液体潴留;钠水潴留则与肾脏功能异常相关,导致体内水分无法正常排出。 2、控制进水量是管理腹水的重要措施。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1500毫升,包括饮用水、汤类和食物中的水分。过量饮水会加重腹水症状,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患者可使用量杯或记录本,精确控制每日摄入量。 3、药物治疗是腹水管理的关键环节。利尿剂如呋塞米和螺内酯可促进钠和水的排出,减少腹水;白蛋白输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液体潴留;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可用于乙肝相关肝硬化,控制病情进展。 4、饮食管理对腹水患者至关重要。低盐饮食可减少钠潴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克以下;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类和豆制品有助于改善低蛋白血症;避免高脂肪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5、定期监测和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和腹水量的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如腹腔穿刺放液或肝移植。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进水量,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定期监测病情变化,才能有效控制腹水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循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饮食,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皮角 肾脓肿 肛门息肉 结肠息肉 尿道损伤 急性鼻窦炎 倾倒综合症 染色体异常 无菌性脑膜炎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