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偏头痛

请问左侧偏头痛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五六天了,每天下午2点开始发作,大约会痛40分钟左右,痛时象刀切肉一样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华善 住院医师
河北省邢台传染病医院
立即预约
候亚益 主治医师
治河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剖腹产二胎是在原刀口上吗?

剖腹产二胎手术通常会在原刀口上进行。剖腹产二胎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原切口二次切开、原切口瘢痕切除后缝合、腹腔粘连松解、子宫下段切开、胎儿娩出及缝合止血等步骤。

1、原切口二次切开:

医生会优先选择原手术切口位置进行切开,避免在腹部留下新的瘢痕。原切口处组织层次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但需注意瘢痕组织的血供较差,愈合能力相对较弱。

2、原切口瘢痕切除:

术中会将原切口处的瘢痕组织切除,再进行逐层缝合。瘢痕切除可改善切口愈合质量,减少术后疼痛,但手术时间会相应延长。

3、腹腔粘连松解:

多次剖腹产可能导致腹腔内组织粘连,手术时需要仔细分离粘连组织。粘连松解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术后肠梗阻风险。

4、子宫下段切开:

子宫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此处肌层较薄,出血量少。子宫切口位置需避开胎盘附着处,避免大出血。

5、缝合止血处理:

手术结束前需彻底止血,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良好的缝合技术能减少切口疝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剖腹产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饮食上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可进行温和的散步活动。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哺乳期妈妈需保证充足营养,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宫颈利普刀手术需要麻醉吗?

宫颈利普刀手术通常需要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具体麻醉方式根据手术范围、患者耐受度及医生评估决定。

1、局部麻醉:

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宫颈病变切除。麻醉药物直接注射于宫颈部位,能有效阻断痛觉神经传导,术中患者保持清醒但无疼痛感。局部麻醉操作简便、恢复快,术后2小时内可正常活动,适合门诊手术。

2、静脉麻醉:

针对手术时间较长或心理紧张度高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镇静镇痛药物,使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需配备心电监护设备。静脉麻醉需术前禁食6小时,术后需观察至完全清醒,可能出现短暂头晕恶心等反应。

3、麻醉选择因素:

手术范围是核心考量,超过宫颈1/3的锥切建议静脉麻醉。患者疼痛敏感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状况也会影响选择。医生会结合阴道镜检查结果评估病变深度,年轻未育女性更倾向局部麻醉以减少宫腔粘连风险。

4、麻醉禁忌:

对酰胺类麻醉药过敏者禁用局部麻醉,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慎用静脉麻醉。妊娠期、急性生殖道感染期间需暂缓手术,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控制血压至160/100mmHg以下。

5、术后注意:

麻醉消退后可能出现轻微下腹坠胀,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静脉麻醉后需家属陪同离院,术后两周禁盆浴及性生活,观察阴道出血量超过月经需复诊。

术后饮食建议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创面愈合,每日饮水1500ml以上稀释尿液减少刺激。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骑自行车或深蹲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术后1个月复查宫颈愈合情况。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就医。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颈椎病为什么会引起偏头痛?

颈椎病引起偏头痛主要与神经压迫、肌肉紧张、血管痉挛、炎症反应及颈椎结构异常有关。

1、神经压迫: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增生可能压迫颈神经根,尤其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这些神经支配头皮感觉,受压后会产生放射性疼痛,表现为后枕部向头顶及太阳穴区域的偏头痛样疼痛。临床可通过颈椎磁共振明确压迫位置,治疗需结合牵引或神经阻滞。

2、肌肉紧张:

长期颈椎姿势不良导致颈肩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紧张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疼痛通过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传导至头部。热敷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3、血管痉挛:

颈椎病变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种血管源性头痛常伴随眩晕、视物模糊,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血流速度,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善血管痉挛状态。

4、炎症反应:

颈椎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6等,会降低疼痛阈值并刺激周围神经。这类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

5、结构异常:

寰枢关节半脱位或颈椎曲度反弓可能直接牵拉硬脑膜,通过脑膜神经反射引发头痛。此类情况需通过颈椎动态X光片评估稳定性,严重者需颈托固定或手术矫正。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保持颈椎中立位。建议进行颈椎米字操锻炼,每天3组每组8次,动作需缓慢到位。饮食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坚果,有助于舒缓神经肌肉紧张。若头痛伴随上肢麻木或行走不稳,需立即就诊排除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效果如何?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小针刀结合了针灸和微创手术的特点,主要通过松解颈部肌肉粘连、减轻神经压迫来发挥作用。治疗效果受病情分期、操作技术、个体差异、术后护理、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

1、病情分期:

早期颈椎病使用小针刀效果较明显,此时病变以软组织粘连为主。通过松解颈部筋膜和肌肉的挛缩点,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已出现明显骨质增生的中晚期患者,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2、操作技术:

精准的解剖定位是治疗关键,需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经验丰富的医师能准确找到颈部"筋结点",在颈夹肌、斜方肌等常见劳损点进行松解。不当操作可能导致血肿或神经损伤。

3、个体差异:

年轻患者因组织修复能力强,通常见效更快。伴有骨质疏松或糖尿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这类人群术后恢复较慢。对疼痛敏感者可能需分次进行治疗。

4、术后护理:

治疗后需保持颈部制动24小时,避免沾水引发感染。建议使用颈托保护1-2周,防止肌肉再次挛缩。术后三天内禁止热敷,以免加重局部渗出。

5、基础疾病:

合并椎管狭窄或脊髓型颈椎病者慎用,这类情况需要脊柱外科评估。交感型颈椎病通过松解星状神经节周围粘连可能改善头晕症状,但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治疗期间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如"米字操"等低强度活动,每日2-3次,每次5分钟。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护颈枕,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神经修复。若出现上肢麻木加重或行走不稳,需及时复查颈椎核磁共振。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风险大吗?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风险通常可控,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主要风险包括局部血肿、神经损伤、感染、晕针反应及疗效个体差异。

1、局部血肿:

小针刀操作可能损伤微小血管导致皮下出血,尤其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者风险增加。术后需按压止血10分钟,24小时内冷敷可减少血肿发生。

2、神经损伤:

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操作不当可能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表现为治疗区域麻木、放电感,多为一过性症状。选择超声引导可显著降低风险,出现持续症状需立即就医。

3、感染风险:

皮肤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形成深部脓肿。严格无菌操作、术后48小时保持针孔干燥是关键预防措施。

4、晕针反应:

部分患者因紧张或疼痛刺激出现头晕、冷汗等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治疗前充分沟通、采取卧位操作、备糖水可有效预防,发生后立即停止治疗并平卧休息。

5、疗效差异:

对骨质增生严重、椎管狭窄患者效果有限,可能需联合其他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绝对禁忌症,混合型颈椎病需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适用。

术后24小时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睡眠时用颈椎枕维持生理曲度。可进行颈部米字操等舒缓运动,每日3次每次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治疗间隔建议不少于7天,同一部位每年不超过3次。出现持续头晕、上肢放射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核磁共振。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麻疹 脊髓损伤 急性咽炎 肥大性龈炎 肺血吸虫病 肝母细胞瘤 肋锁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肠系膜脂肪炎 帕金森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