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50人阅读
拉肚子拉的水主要来源于肠道分泌的液体和未被吸收的消化液。腹泻时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导致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通过饮食摄入约2升水分,同时消化系统会分泌约7升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这些液体绝大部分在小肠和结肠被重新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占100-200毫升。腹泻发生时,肠道炎症或功能紊乱导致肠黏膜分泌亢进,同时水分吸收能力下降。肠道分泌的液体包括含有电解质的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这些液体因吸收障碍而大量滞留于肠腔。渗透性腹泻中,未被吸收的溶质会进一步将水分保留在肠腔内。感染性腹泻时,病原体毒素直接刺激肠上皮细胞分泌氯离子和水分。肠蠕动加快缩短了水分吸收时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粪便呈水样。
建议腹泻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进食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若水样便持续超过2天,或伴有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或器质性疾病原因。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