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睾丸后可能出现激素水平失衡、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等危害。主要影响包括雄激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变化和心理适应问题。
1、激素失衡睾丸是雄激素主要分泌器官,切除后需长期补充睾酮,否则可能引发潮热、情绪波动、肌肉量减少。治疗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使用十一酸睾酮胶丸、丙酸睾酮注射液等替代药物。
2、骨质疏松雄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量流失,术后5-7年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可配合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同时加强负重运动。
3、性功能异常约60%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或勃起功能障碍。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PDE5抑制剂可改善症状,必要时需进行心理疏导和伴侣共同参与治疗。
4、代谢紊乱睾酮缺乏可能导致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需定期检测血糖血脂,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预防代谢综合征,严重时需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干预。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必要时寻求内分泌科与心理科联合诊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