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78人阅读
慢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鼻中隔偏曲、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家长需指导儿童掌握正确冲洗方法,避免呛水。可配合温毛巾热敷鼻部促进血液循环,每日重复进行1-2次。对于粉尘过敏患儿,外出后应及时冲洗鼻腔。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控制过敏反应。细菌感染时可短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需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鼻腔干燥等不良反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减充血剂。
3、免疫治疗对于尘螨等明确过敏原导致的变应性鼻炎,可考虑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该疗法需持续3-5年,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复查免疫指标。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等反应,需密切监测。12岁以下儿童建议采用舌下含服脱敏制剂。
4、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的下鼻甲肥大可考虑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鼻中隔偏曲者可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需家长协助进行鼻腔护理,定期清理痂皮。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通常建议12岁以上患儿实施,术后仍需要配合药物维持治疗。
5、中医调理采用辛夷、苍耳子等药材配伍的辛芩颗粒,配合迎香穴按摩改善鼻塞症状。体质虚弱患儿可服用玉屏风颗粒调节免疫功能。家长需注意区分风寒型与风热型鼻炎,避免错误使用温热或寒凉性药物加重症状。
保持居室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床上用品。饮食避免冰冷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冬季外出可佩戴保暖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建议家长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帮助医生判断诱因。急性发作期可用生姜红糖水辅助发汗解表,但持续鼻塞超过两周应及时耳鼻喉科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