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男科 > 男科

尿频、尿急.吃经过太阳晒的水果蔬菜也会!在炽热的地板上行走也会出现此现象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晒黄疸怎么晒?

婴儿晒黄疸一般建议在早晨或傍晚阳光温和时进行,每次10-15分钟为宜。

日光中的蓝光有助于分解皮肤中的胆红素,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眼睛及敏感皮肤。选择气温适宜、无风的天气,将婴儿裸露背部或四肢置于散射光下,避免正午强光时段。晒前可涂抹婴儿专用防晒霜,遮盖眼部及生殖器部位。若室内温度适宜,也可隔着玻璃窗进行日光浴,但需延长至20-30分钟。

若婴儿皮肤出现发红、皮疹或体温升高,应立即停止并就医。早产儿或胆红素水平过高者需遵医嘱采用蓝光治疗,不可仅依赖日光照射。日常应保持母乳喂养充足,促进胆红素排泄,并定期监测黄疸消退情况。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患牛皮癣能晒太阳吗?

牛皮癣患者一般能晒太阳,但需控制时长并避免暴晒。牛皮癣即银屑病,适度日晒有助于缓解症状,但过度紫外线暴露可能加重病情。

阳光中的紫外线B波段可抑制皮肤异常增殖,对部分银屑病皮损有治疗作用。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阳光较弱时段,每日照射10-15分钟,同时需做好非皮损区防晒。夏季应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的强紫外线时段,冬季可适当延长至20分钟。日晒后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灼痛应立即停止。

进展期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避免日晒,此类患者皮肤屏障严重受损,紫外线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光敏感体质者、使用光敏性药物如甲氨蝶呤或维A酸类药物期间,日晒可能导致光毒性反应。伴有日光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需严格防晒。

银屑病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遮挡皮损,外出时使用SPF30以上的物理防晒霜。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减少日晒后干燥脱屑,沐浴后及时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乳。若日晒后皮损扩散或出现水疱,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光疗方案调整。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喝柠檬水晒太阳会变黑吗?

喝柠檬水后晒太阳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皮肤变黑,但可能增加光敏反应风险。柠檬中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肿或色素沉着。

柠檬水中的光敏物质浓度通常不足以引起明显皮肤反应。正常饮用稀释的柠檬水且未过量摄入果皮成分时,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不会显著升高。日常接触阳光后出现的肤色加深主要与紫外线刺激黑色素生成有关,这种生理性晒黑过程与饮用柠檬水无直接关联。外出前做好物理防晒措施,如穿戴防晒衣物和使用广谱防晒霜,能有效预防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

部分人群在大量摄入柠檬皮或浓缩柠檬汁后立即暴晒,可能出现光毒性反应。这类情况多见于皮肤直接接触柠檬汁再经强光照射,或长期服用含高浓度呋喃香豆素的柑橘类精油制品。光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晒伤样红斑、水疱或异常色素沉着,好发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既往有日光性皮炎病史者、光敏感药物使用者需特别注意避免柑橘类水果与强光同时接触。

建议饮用新鲜柠檬水时去除果皮以减少光敏物质摄入,避免在正午阳光强烈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若出现皮肤灼热、瘙痒等异常反应,应立即避光并用冷水冲洗,必要时就医处理。日常可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草莓、猕猴桃等水果替代部分柠檬摄入,既补充抗氧化成分又降低光敏风险。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骨质疏松症什么时候晒太阳好??

骨质疏松症患者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此时紫外线强度适中,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避免正午阳光直射,每次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

上午9-10点阳光中的紫外线B波段较为充足,能够有效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不会对皮肤造成明显损伤。此时段气温适宜,适合中老年人外出活动。建议选择无遮挡的户外环境,如公园或阳台,暴露面部、手臂等部位。若所在地区紫外线指数较高,可适当缩短至10-15分钟。下午4-5点的阳光同样含有适量紫外线B,但强度较上午稍弱,适合对光线敏感的人群。此时段晒太阳可避免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同时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阴天时紫外线强度会减弱,可适当延长晒太阳时间至30-40分钟。

晒太阳时应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注意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冬季阳光较弱时可选择中午11点-下午2点间晒太阳,但不宜超过20分钟。皮肤较黑的人群需要更长的晒太阳时间才能合成等量维生素D。晒太阳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皮肤干燥。若出现皮肤发红、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并采取冷敷措施。长期卧床患者可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接受阳光照射,但需注意玻璃会过滤大部分紫外线B。

骨质疏松症患者除晒太阳外,还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蛋黄、深海鱼等。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日常可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若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风险。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一侧太阳跳是怎么回事?

一侧太阳穴跳动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颞动脉炎、三叉神经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生理性因素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太阳穴血管痉挛,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跳动。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保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可通过热敷太阳穴缓解症状。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若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排查。

2、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常出现单侧太阳穴搏动性疼痛,可能与脑血管异常扩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畏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视觉先兆。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佐米曲普坦片或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预防性治疗可考虑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但需警惕嗜睡等副作用。

3、紧张性头痛

长期焦虑或肌肉紧张会导致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发双侧或单侧太阳穴胀痛。特征为压迫感而非搏动感,通常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建议进行颈肩部放松训练,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或萘普生钠片缓解疼痛,严重者可考虑盐酸阿米替林片改善肌肉紧张状态。

4、颞动脉炎

中老年人群出现单侧太阳穴剧烈跳痛需警惕颞动脉炎,属于血管炎性疾病。典型表现为颞动脉增粗压痛,可能伴随视力下降和咀嚼疼痛。确诊需进行颞动脉活检,治疗主要采用泼尼松龙片等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可预防失明等严重并发症。

5、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支受压可能导致太阳穴区域电击样剧痛,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疼痛具有触发点,轻微触碰即可诱发。卡马西平片和奥卡西平片是首选药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术。需注意与牙源性疼痛鉴别,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建议记录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含酪胺食物如奶酪、红酒等。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在安静环境中闭目休息,用指尖轻柔按压太阳穴。若出现持续48小时不缓解的剧烈头痛、发热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前往神经内科就诊。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脑血管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接吻病 舌白斑 手汗症 垂体囊肿 后肾腺瘤 朊蛋白病 颅底凹陷症 听神经损伤 巨淀粉酶血症 淋球菌性结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