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干性脚气病怎样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怎么区分?

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可通过皮脂分泌量、皮肤外观及触感区分。

油性皮肤通常表现为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尤其是额头、鼻翼等T区部位容易出现油光,毛孔粗大且易出现黑头、粉刺等问题。触摸时有明显的油腻感,皮肤纹理较粗糙。这类皮肤对外界刺激耐受性较强,但容易因清洁不当引发痤疮。干性皮肤则表现为皮脂分泌不足,皮肤表面干燥紧绷,容易出现脱屑、细纹,尤其在换季时更为明显。触摸时缺乏弹性,可能伴随轻微刺痛或瘙痒。干性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敏感反应。

日常护理中,油性皮肤需选择清爽型洁面产品并做好控油保湿,干性皮肤应使用温和滋润型护肤品并加强锁水。建议根据皮肤状态调整护理方案,必要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怎么区分干性油性头皮?

干性头皮和油性头皮可以通过头皮油脂分泌量、头皮状态及伴随症状区分。

干性头皮通常表现为头皮油脂分泌较少,头皮干燥紧绷,容易出现头皮屑且屑片较小。这类头皮可能因环境干燥、频繁烫染或使用强效清洁产品导致皮脂膜受损。日常护理建议选择温和保湿型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可每周使用1-2次护发精油养护头皮。油性头皮则呈现油脂分泌旺盛,洗后12小时内即出现油腻感,头皮屑多呈油腻块状,可能伴有毛囊炎或痤疮。这与雄激素水平偏高、饮食高油高糖或熬夜等不良习惯相关。需选用控油清爽型洗发产品,保持每日清洁但避免过度揉搓,同时调整作息减少皮脂腺刺激。

无论干性或油性头皮,均需避免抓挠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头皮健康状态。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水泡型脚气病如何治疗?

水泡型脚气病一般是指水疱型足癣,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膏、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等方式治疗。

水疱型足癣可能与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真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足底或趾间出现瘙痒性水疱、脱屑等症状。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可抑制真菌生长。若水疱较大且完整,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后涂抹药膏。日常需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软膏。症状顽固或反复发作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辅助治疗,但需监测肝功能。

建议选择棉质袜子并每日更换,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浴巾等物品,洗脚后及时擦干趾缝。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干性湿疹怎么治疗?

干性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干性湿疹通常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干燥、过敏反应、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

1、保湿护理

干性湿疹患者需坚持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多次涂抹以修复皮肤屏障。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热洗澡,沐浴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剂。可选择凡士林、乳木果油等封闭性较强的产品锁住水分。

2、外用药物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慢性期改用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外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使用周期,避免长期连续应用。

3、口服药物

瘙痒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免疫异常患者可能需要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合并广泛感染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所有口服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处方剂量。

4、光疗

中重度顽固性干性湿疹可考虑窄谱UVB光疗,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症状。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初始剂量根据最小红斑量确定,每周2-3次,逐渐增加照射时间。光疗期间需加强皮肤保湿并监测不良反应。

5、中医治疗

血虚风燥证可用当归饮子加减,湿热蕴肤证可选龙胆泻肝汤。外治可用苦参、黄柏等煎汤湿敷,或青黛散麻油调敷。针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调节气血。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清热燥湿类药物加重皮肤干燥。

干性湿疹患者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已知过敏食物,适量补充亚麻籽油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若出现渗液、脓疱等需及时就医。建立长期皮肤管理计划,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婴儿干性湿疹怎么护理?

婴儿干性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调整环境湿度、选择适宜衣物、合理洗浴等方式改善。干性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干燥、过敏原接触等因素有关。

1、保湿护理

每日多次涂抹无香精的婴儿专用保湿霜,优先选择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润肤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趁皮肤微湿时涂抹效果最佳,重点涂抹面部、四肢伸侧等易干燥部位。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或乳酸铵乳膏辅助修复皮肤屏障。

2、避免刺激

选用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婴儿沐浴露,每周使用不超过3次。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的湿巾或护肤品。清洗衣物时用清水漂洗两遍以上,减少洗涤剂残留。哺乳期母亲需忌口辛辣及易致敏食物。

3、调整环境湿度

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冬季使用加湿器时应每日换水并清洁水箱。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婴儿皮肤,睡眠时可在床边放置清水盆。外出时用纱布巾遮挡面部以防寒风刺激。

4、选择适宜衣物

穿着100%纯棉或天然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羊毛、化纤等粗糙面料。新衣物首次穿着前需用清水浸泡洗涤。选择无骨缝制的贴身内衣,减少衣物摩擦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

5、合理洗浴

水温控制在37℃以下,洗浴时间不超过10分钟。禁用搓澡巾或海绵擦洗,轻柔冲洗后用纯棉毛巾拍干水分。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但需严格控制浓度避免灼伤。

护理期间需每日观察皮损变化,若出现渗液、结痂或婴儿频繁抓挠,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特应性皮炎。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亚麻籽油、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通过乳汁帮助婴儿改善皮肤干燥状况。保持婴儿指甲修剪圆钝,睡眠时可佩戴纯棉手套减少抓伤风险。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股癣 肝大 失语 白斑病 胆管癌 产前出血 创伤性脑梗塞 横纹肌溶解症 舌咽神经损伤 童年情绪障碍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