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脸上起皮过敏治疗方法有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检查通常在肿瘤性质不明、病理诊断存疑或需明确分子分型时进行。主要有病理诊断不明确、肿瘤良恶性鉴别、指导靶向治疗、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等五种情况。

1、病理诊断不明确

当常规HE染色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时需行免疫组化。例如梭形细胞肿瘤在显微镜下形态相似,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S-100等标记物可区分癌与肉瘤。这类情况常伴随组织异型性明显但缺乏典型恶性特征,需结合CD34、Desmin等标记辅助判断。临床常用试剂包括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兔抗人S-100多克隆抗体等。

2、肿瘤良恶性鉴别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需通过ER、PR、HER-2等标记区分普通增生与癌前病变。Ki-67指数超过30%提示高增殖活性,P53强阳性表达可能提示恶性转化。此类检查需联合使用兔抗人雌激素受体抗体、鼠抗人孕激素受体抗体等诊断试剂盒。

3、指导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需检测PD-L1表达水平以评估免疫治疗适应性。ALK、ROS1基因重排检测需采用Ventana ALK D5F3免疫组化法。伴随EGFR突变检测时,常用鼠抗人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进行组织染色。

4、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测需采用抗H.pylori抗体染色,EB病毒感染相关鼻咽癌需通过LMP1抗体确认。此类情况多表现为特殊形态的炎症细胞浸润,需联合使用兔抗人CD20抗体、鼠抗人CD3抗体等淋巴细胞标记物。

5、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天疱疮患者皮肤活检需检测IgG在表皮细胞间沉积,狼疮性肾炎需通过IgA、IgM、C3补体沉积模式判断。临床常用羊抗人IgG荧光标记抗体、鼠抗人C3d单克隆抗体等试剂。

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前后需保持活检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恶性肿瘤患者检查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标志物,感染性疾病患者需根据病原体类型调整抗生素使用。检查当日无须空腹但需携带既往病理报告,染色结果可能需3-5个工作日出具,具体时间因检测项目数量而异。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什么都没做腹肌痛是什么原因?

什么都没做腹肌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胃肠功能紊乱、肋间神经痛、腹直肌鞘血肿、带状疱疹早期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肌肉劳损

近期剧烈运动或搬运重物可能导致腹肌微小损伤,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在24-72小时后出现。表现为局部压痛且活动时加重,热敷和休息可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肿胀,需排除肌肉拉伤可能。

2、胃肠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引发牵涉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且伴有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精神压力、饮食不当有关,建议记录饮食日志,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

3、肋间神经痛

胸椎退变或病毒感染可刺激肋间神经,疼痛呈带状分布且咳嗽时加剧。触诊可有肋间隙压痛,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有效。需与带状疱疹早期鉴别,后者常伴皮肤感觉异常。

4、腹直肌鞘血肿

自发性出血常见于抗凝治疗患者,表现为突发局限性肿块伴压痛。超声检查可确诊,轻度血肿可通过压迫止血,严重者需注射用血凝酶止血。需警惕进行性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活动性出血。

5、带状疱疹早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时,在出疹前2-3天可能出现神经痛。疼痛呈烧灼样且沿神经走向分布,早期使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普瑞巴林胶囊可缩短病程。5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

建议保持适度腹部肌肉拉伸活动,避免突然扭转身体动作。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减少产气食品摄入。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睡眠时尝试侧卧体位减轻腹压,使用热水袋热敷时注意温度避免烫伤。若出现发热、呕吐或疼痛夜间加重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诊。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如何判断小孩湿疹还是过敏?

湿疹和过敏的区分主要依据皮疹形态、诱因及伴随症状。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伴渗出或结痂,多与遗传或皮肤屏障受损有关;过敏则常见风团样皮疹、瘙痒剧烈,多由食物、药物等特定过敏原触发,可能伴随打喷嚏、流泪等全身反应。建议家长通过记录接触史、观察皮疹特点初步判断,并及时就医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确诊。

1、皮疹形态差异

湿疹皮损多呈对称分布,急性期可见密集粟粒大小丘疹、水疱伴渗出,慢性期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过敏皮疹多为突发性风团或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晰,消退后无脱屑。家长需注意观察皮疹是否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过敏反应通常消退较快而湿疹可持续数周。

2、诱因特点对比

湿疹发作常与皮肤干燥、汗液刺激等非特异性因素相关,过热或过度清洁可能加重症状。过敏反应多由明确接触史诱发,如进食海鲜、坚果后出现皮疹,或接触花粉、尘螨后发生。家长应详细记录孩子发病前24小时的饮食与环境接触情况。

3、伴随症状区分

湿疹患儿可能伴有皮肤抓痕、继发感染等局部表现。过敏除皮肤症状外,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涕、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喉头水肿。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4、病程演变规律

湿疹往往反复发作,冬季加重夏季减轻,好发于面颊、肘窝等部位。过敏反应多为单次急性发作,脱离过敏原后症状缓解。家长可通过症状复发频率和季节相关性辅助判断,但需注意部分慢性过敏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皮疹。

5、检测手段不同

湿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家族过敏史,必要时行皮肤活检。过敏需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过敏原。家长可配合医生完成过敏日记记录,帮助识别潜在致敏因素。

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使用无刺激的婴儿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避免过度洗澡或使用碱性洗剂,衣物选择纯棉材质。过敏体质儿童应回避已知过敏原,家中常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应急。若皮疹持续扩散或伴随发热,家长须及时带孩子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或血清学检查。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A、D,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症状加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染发剂过敏头皮流黄水抹什么?

染发剂过敏导致头皮流黄水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染发剂过敏可能与对苯二胺等成分过敏有关,常伴随瘙痒、渗液等症状,需立即停用染发剂并清洁头皮。

1、糠酸莫米松乳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染发剂过敏引起的头皮炎症反应。该药为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可减轻红肿、渗出及瘙痒症状。使用时需避免接触眼睛,过敏体质者慎用。若出现头皮糜烂合并感染时不宜单独使用。

2、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能缓解染发剂过敏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其抗炎作用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减少组织液渗出。儿童及面部使用时需缩短疗程,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用药后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

3、氯雷他定片

氯雷他定片用于控制染发剂过敏引发的全身过敏反应。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头皮瘙痒和水肿。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禁止饮酒。该药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

4、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适用于染发剂过敏早期头皮渗液阶段。所含氧化锌具有收敛作用,可减少黄水渗出并形成保护层。使用前需摇匀,破损皮肤大面积涂抹可能引起刺痛。不宜与油性药物同时使用。

5、莫匹罗星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针对染发剂过敏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作为局部抗生素,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生长。涂抹前需清洁创面,避免与眼鼻黏膜接触。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染发剂过敏后应彻底冲洗头发,避免抓挠头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恢复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头皮干燥通风。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持续加重,须及时至皮肤科就诊。今后染发前务必进行皮肤过敏测试,优先选用植物性染发剂。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肤反复过敏是怎么回事?

皮肤反复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接触过敏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有关,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修复皮肤屏障、调节免疫功能、加强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特应性体质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病史者更易出现皮肤反复过敏。这类患者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天然保湿因子分泌不足,导致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引发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关注儿童早期皮肤表现,避免使用碱性洗护产品,可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屏障。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螨虫、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或接触镍制品、染发剂等接触性致敏物均可诱发反复过敏。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症状加重,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使用防螨寝具,外出时做好物理隔离防护。

3、接触过敏原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香料,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以及部分纺织品染料是常见接触性过敏原。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湿疹样改变。建议更换为无添加护肤品,穿纯棉衣物,新衣物清洗后再穿着。急性发作时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4、皮肤屏障受损

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会破坏皮肤角质层结构,使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等脂质成分流失,导致外界刺激物更易穿透皮肤引发炎症。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泛红敏感。应避免使用皂基洁面产品,清洁后及时涂抹含透明质酸、角鲨烷的修复霜。

5、免疫系统异常

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与Th2型免疫反应亢进有关,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导致组胺大量释放。临床可见风团样皮疹、剧烈瘙痒,夜间症状明显。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调节免疫,严重者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

皮肤反复过敏患者应建立完整的护肤日记,记录可疑致敏物接触史,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医学护肤品维护皮肤屏障。饮食上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至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血清IgE检测等专项检查。日常避免搔抓患处,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白色糠疹 睡眠障碍 Rh血型不合 急性尿道炎 睑板腺囊肿 赖氏综合征 亨廷顿病性痴呆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