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小孩突发性晕厥胸闷,心跳波动到170每分钟?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晋军 主治医师
柳林县柳林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体外冲击波碎石需要住院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通常无需住院,属于门诊治疗范畴。是否住院主要取决于结石大小、位置、并发症风险以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

1、结石体积:

直径小于10毫米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多数可在门诊完成碎石。结石体积过大会增加术后排石难度,可能引发肾绞痛或尿路梗阻,此时需短期住院观察。

2、并发症风险:

合并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住院监测。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发热或输尿管黏膜水肿,住院期间可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或留置双J管。

3、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若需多次碎石,建议住院调控基础病情。全麻下碎石者需住院评估麻醉风险,而局麻患者通常术后2小时即可离院。

4、设备条件:

部分医疗机构要求住院进行术前影像学复查和术后超声监测。门诊碎石需确保医院具备急诊处理石街形成等并发症的能力。

5、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及高龄患者建议住院治疗。孤立肾患者碎石后需住院观察尿量变化,防止急性肾衰竭。

术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柠檬水或淡绿茶促进排石。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残留结石移动引发绞痛,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限制菠菜、豆制品等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排石进度。出现持续腰痛、排尿困难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返院检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心脏每分钟跳50次正常吗?

成年人静息心率每分钟50次属于偏低范围,可能由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或运动员心脏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长期规律运动人群如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静息心率可低至40-50次/分,这是心脏功能增强的表现。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也可能出现短暂心率下降,常见于深度睡眠或冥想状态。

2、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地高辛等心血管药物会直接抑制心脏起搏功能。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也可能导致心率减缓,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

3、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甲状腺激素不足,基础代谢率降低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常伴随怕冷、乏力等症状。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也会影响心肌电活动。

4、心脏病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持续性心动过缓。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头晕、黑朦甚至晕厥等心脑供血不足症状。

5、其他因素:

低温环境、颅内压增高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都可能引起心率下降。老年人心脏起搏细胞功能退化也是常见诱因。

建议每日晨起测量静息心率并记录变化趋势,避免突然剧烈体位改变。可适当增加富含辅酶Q10的三文鱼、坚果等食物摄入,保持规律有氧运动但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胸闷、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心脏节律。长期心率低于40次/分或伴随明显不适者,应及时排查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好吗?

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效果显著,主要通过声波能量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疼痛。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有体外冲击波治疗、拉伸锻炼、足弓支撑、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局部封闭治疗。

1、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高能声波刺激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该治疗能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改善疼痛症状。治疗过程无需麻醉,每次约15分钟,通常需3-5次疗程。临床研究显示约70%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2、拉伸锻炼

针对性拉伸可有效缓解足底筋膜张力。推荐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跟腱拉伸和小腿肌肉拉伸。每日坚持10-15分钟拉伸锻炼,能显著改善足底筋膜的柔韧性。拉伸时应注意动作缓慢,避免突然用力造成二次损伤。

3、足弓支撑

使用足弓支撑垫可分散足底压力,减轻筋膜负荷。选择具有良好弹性和支撑力的矫形鞋垫,能有效纠正足部生物力学异常。夜间可穿戴足部支具,保持足底筋膜处于拉伸状态。足弓支撑需长期坚持使用,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效果更佳。

4、非甾体抗炎药

短期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可缓解炎症和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药物治疗应与物理治疗相结合,不能作为单一治疗手段。

5、局部封闭治疗

在疼痛明显部位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的混合液,能快速缓解严重疼痛。该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每年不宜超过3次。封闭治疗后需配合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足底脂肪垫萎缩等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患者日常应选择软底缓震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维持体能。每日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配合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筋膜组织修复。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轴位180和170严重吗?

轴位180和170属于散光度数的描述,通常不严重。散光轴位主要影响矫正镜片的设计,轴位数值本身与散光严重程度无直接关联,实际影响需结合散光度数柱镜值评估。

1、轴位定义

轴位指散光屈光不正的子午线方向,用0-180度表示。180度代表水平方向,170度接近水平方向,两者差异仅10度,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小。轴位数值差异需结合角膜地形图或验光结果综合判断。

2、与散光程度关系

散光严重程度由柱镜度数如-1.00D决定,而非轴位。轻度散光≤1.00D通常无明显症状,中高度散光可能引发视物模糊、眼疲劳。轴位170与180均属常见范围,需关注柱镜值大小。

3、矫正需求

是否需矫正取决于散光症状。若出现持续性视物变形、头痛,即使轴位170与180差异小,也需验配柱镜矫正。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矫正效果与轴位精度相关。

4、角膜形态影响

轴位变化可能与角膜曲率分布有关。170度轴位提示最大屈光力子午线略偏斜,但若角膜对称性良好且无圆锥角膜等病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眼科检查可监测角膜形态变化。

5、特殊人群注意

术后患者或圆锥角膜高风险人群需关注轴位变化。若轴位短期内从180度变为170度并伴随视力下降,可能提示角膜形态异常进展,需通过角膜地形图进一步评估。

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监测散光变化,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适度进行乒乓球等调节眼球运动的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视疲劳。若出现突发性视物模糊或眼痛,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眼病。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窦性心律q波异常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Q波异常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Q波异常,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表现为病理性Q波,伴随胸痛、胸闷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2、心肌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导致Q波改变,多伴有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广泛导联Q波异常,需通过心肌酶谱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病毒、营养心肌为主。

3、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Q波异常的严重病因,特征为持续性胸痛和ST段抬高。梗死区域心肌坏死形成病理性Q波,需紧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也可遗留Q波异常。

4、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异常增厚可导致Q波深而不宽,常见于室间隔肥厚。这类患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晕厥。诊断依赖心脏超声,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

5、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引发一过性Q波改变,多伴有心律失常。纠正电解质失衡后Q波异常通常可逆,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镁水平。

发现心电图Q波异常应及时就医,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新鲜蔬果和全谷物,限制高盐高脂食物。定期复查心电图,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猝死 红癣 石棉肺 尿道狭窄 踝关节扭伤 门静脉高压 皮肤癣菌病 输尿管肿瘤 外阴白色病变 前斜角肌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