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前诊断科

你好医生,我想请问一下,前不久我胃痛去医院买药时医生要我先做尿液检查看看有没有怀孕才能给我开药,那时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汪兴磊 住院医师
六安市第六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谢敬娟 主管检验师
千户营乡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女性尿液发黄混浊味大怎么回事?

女性尿液发黄混浊味大可能由饮水不足、泌尿系统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影响、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抗感染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停用相关药物、控制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饮水不足:

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毫升时,尿液浓缩会导致颜色加深、气味加重。建议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水分摄入,观察尿液是否恢复淡黄色透明状态。长期缺水可能诱发尿路结晶形成。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感染时,细菌分解尿素会产生氨味,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3、饮食因素:

大量摄入维生素B族、胡萝卜素或食用芦笋等含硫食物,会使尿液呈现橙黄色并产生特殊气味。这类改变通常在停止相关饮食后24小时内消失,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4、药物影响:

服用复合维生素、利福平、呋喃妥因等药物时,代谢产物会使尿液染色。黄连素等中药也可能导致尿液变黄。停药后颜色可逐渐恢复正常,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呈深黄色伴烂苹果味,肝胆疾病可能导致胆红素尿。这类情况常伴随多饮多尿、皮肤黄染等症状,需通过血糖检测、肝功能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长时间憋尿。建议每日进行半小时有氧运动促进代谢,饮食上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当补充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腰痛等情况,需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拔尿管以后怎么样快速排出尿液?

拔除导尿管后可通过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调整体位、药物辅助等方式促进排尿。排尿困难可能与尿道刺激、膀胱肌无力、心理紧张、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

1、热敷下腹部: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耻骨联合上方,持续15分钟。温热刺激能放松尿道括约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插管导致的尿道痉挛。热敷时需避开手术伤口,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烫伤风险。

2、听流水声:

打开水龙头制造流水声,通过条件反射原理刺激排尿中枢。该方法对心理性尿潴留效果显著,可配合深呼吸练习降低焦虑感。注意保持环境私密性,避免因紧张加重排尿困难。

3、按摩膀胱区:

手掌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脐下三寸区域,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按摩可增强逼尿肌收缩力,每次持续5分钟。脊髓损伤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按压导致尿液反流。

4、调整体位:

男性采取站立位排尿,女性选择坐位前倾姿势。重力作用有助于尿液排出,术后患者可垫高床头30度。髋关节活动受限者可尝试侧卧位,必要时使用便盆辅助。

5、药物辅助: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尿道平滑肌,M受体激动剂如新斯的明能增强膀胱收缩力。使用药物需排除机械性梗阻,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配合5α还原酶抑制剂。

术后24小时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物质。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控尿能力,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5次。如6小时未排尿或出现下腹膨隆、胀痛需及时就医,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需监测残余尿量。建议初期排尿时使用量杯记录尿量,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尿路感染。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男士尿液有白色絮状物怎么回事?

男士尿液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能由尿道炎、前列腺炎、尿路结晶、乳糜尿或泌尿系统结核引起。

1、尿道炎:尿道黏膜受细菌感染时,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可形成白色絮状物,常伴有尿频尿痛。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保持会阴部清洁。

2、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分泌异常时,其中的卵磷脂小体可能形成絮状沉淀。患者多伴会阴胀痛,需通过前列腺液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温水坐浴及盐酸坦索罗辛等药物。

3、尿路结晶:尿液中磷酸盐或尿酸盐过度饱和时易形成结晶沉淀,与饮水不足有关。表现为排尿末段出现絮状物,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可改善症状,必要时需碱化尿液。

4、乳糜尿:淋巴管破裂导致乳糜液混入尿液,常见于丝虫感染。尿液静置后分层明显,需进行乳糜试验确诊,治疗以卧床休息及低脂饮食为主,严重者需手术结扎淋巴管。

5、泌尿系统结核:结核杆菌破坏尿路黏膜形成干酪样坏死物,多继发于肺结核。伴有长期低热盗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疗程不少于6个月。

建议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宜清淡,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注意观察尿液变化,若絮状物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日常避免久坐,每1-2小时起身活动,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尿液检查维生素c偏高怎么回事?

尿液检查维生素C偏高可能由近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补充剂、饮食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尿液浓缩、代谢异常或药物干扰等因素引起。

1、高剂量补充:

短期内服用超过每日推荐量成人100毫克的维生素C补充剂会导致过量维生素C经肾脏排泄。常见于自行服用泡腾片、复合维生素或抗氧化剂的人群,建议通过膳食均衡摄入而非依赖补充剂。

2、饮食因素: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草莓等食物维生素C含量较高,一次性摄入300克以上可能使尿维生素C水平暂时性升高。烹饪方式也会影响吸收,生食比加热后摄入更易导致尿检异常。

3、尿液浓缩:

晨起第一次排尿或饮水不足时,尿液浓缩可使维生素C浓度相对增高。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波动,复查前保持正常饮水量每日1500-2000毫升即可恢复正常。

4、代谢异常: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或某些遗传代谢疾病可能导致维生素C利用率下降,表现为持续性尿维生素C增高。可能伴随尿液酸碱度异常或反复泌尿系统结石,需通过肾功能检查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

5、药物干扰:

阿司匹林、巴比妥类药物可能竞争性抑制维生素C在肾脏的重吸收,抗结核药异烟肼会加速其代谢。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者出现尿维生素C升高时,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日常应注意保持膳食均衡,健康成人每日通过300克新鲜果蔬即可满足维生素C需求,避免长期超量服用补充剂。检测前3天建议暂停维生素C补充剂,采集晨尿时应弃去前段尿液留取中段送检。若复查仍持续偏高或伴随血尿、腰痛等症状,需排查肾小管疾病或代谢异常。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尿液里有白色沉淀物是什么原因?

尿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物可能由尿酸盐结晶、磷酸盐结晶、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液混入或乳糜尿等原因引起。

1、尿酸盐结晶:

高尿酸饮食或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尿酸盐浓度升高,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白色或淡黄色沉淀。这类结晶在天气寒冷时更易出现,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2、磷酸盐结晶:

碱性尿液中常见白色絮状沉淀,与过量摄入高钙高磷食物有关。长期存在可能增加泌尿系结石风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奶制品、豆制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酸化尿液。

3、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感染引发的脓尿会使尿液浑浊并产生白色絮状物,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4、前列腺液混入:

男性排尿末期可能出现前列腺液逆流,使尿液带有白色浑浊物。这种情况多见于前列腺炎患者,典型症状包括会阴部胀痛,可通过前列腺液检查明确诊断。

5、乳糜尿:

淋巴管阻塞导致乳糜液混入尿液,静置后形成乳白色沉淀。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需进行乳糜试验确诊,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原发疾病。

日常应注意观察沉淀物是否持续存在,记录出现时段与伴随症状。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食盐用量。出现尿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4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女性需注意会阴部清洁。长期久坐人群应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绝育 鼻息肉 腹壁疝 副银屑病 颈椎滑脱 皮下结节 斑状副银屑病 过敏性血管炎 外伤性白内障 帽状腱膜下脓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