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主要诊治湿疹、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疾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银屑病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涉及遗传、感染、精神因素等,典型症状为鳞屑性红斑和关节肿痛。痤疮多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相关,常见于面部和胸背部的粉刺、炎性丘疹。中医皮肤科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调节体质,改善症状。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辛辣刺激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皮肤科就诊费用一般为50-300元,具体费用与检查项目、治疗方式及地区消费水平相关。
普通门诊挂号费通常在20-50元,专家号可能在50-100元。基础检查如真菌镜检约30-80元,皮肤镜检查约100-200元。常见治疗如痤疮清创约50-150元,冷冻治疗寻常疣约50-100元。若需病理活检或激光治疗,费用可能增加至500-1000元。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费用通常高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费用需根据处方单独计算,普通外用药膏多在20-100元区间。
建议提前通过医院官网查询具体收费标准,医保参保人员可携带社保卡结算。
皮肤科主要诊治湿疹、痤疮、银屑病等皮肤相关疾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脱屑等症状。痤疮多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相关,常见于面部、胸背部,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或脓疱。银屑病属于慢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病,典型症状为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头皮、肘膝等部位。其他常见疾病还包括真菌感染如足癣、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等。
日常应注意保持清洁,避免过度搔抓,使用温和护肤品,出现皮损持续不愈或加重时及时就医。
右卵巢表面囊性结构通常是卵巢囊肿的表现,可能由生理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畸胎瘤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性质,遵医嘱进行超声监测或干预。
1、生理性囊肿月经周期中形成的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属于生理性改变,直径多小于5厘米,壁薄且无分隔。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然消退,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妇科超声即可。此类囊肿与激素水平波动相关,可能伴随轻微腹胀但极少引起剧烈疼痛。
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因异位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囊肿。超声显示囊内密集点状回声,囊壁较厚且常与周围粘连。可能引发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药物治疗可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等,手术治疗需考虑囊肿剥除术。
3、浆液性囊腺瘤单房薄壁囊性肿物,囊液清亮,超声可见无回声区伴后方增强效应。多为良性但存在交界性变异可能,肿瘤标志物CA125可能轻度升高。直径超过5厘米或增长迅速时建议腹腔镜探查,术中需送快速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4、黏液性囊腺瘤多房性囊肿内含黏稠液体,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超声显示内部细密光点。有潜在恶变倾向,破裂可能导致腹膜假黏液瘤。确诊后应限期手术切除,避免囊肿扭转或破裂,术后需长期随访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
5、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包含毛发、皮脂等三胚层组织,超声显示混合回声伴强光团。虽属良性但可能发生蒂扭转引发急腹症,10%概率双侧发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是标准治疗方式,术中需完整剥除囊肿防止内容物污染腹腔。
发现右卵巢囊性结构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或扭转,建议每3-6个月复查经阴道超声观察变化。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异常出血或腹痛情况,控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量。若出现突发下腹剧痛、恶心呕吐需立即急诊排除卵巢囊肿并发症,绝经后新发囊肿应积极排查恶性可能。
皮肤科问题可挂皮肤科门诊,常见原因包括湿疹、痤疮、真菌感染、银屑病、荨麻疹等。
1、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和瘙痒。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治疗湿疹可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2、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痤疮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有关。治疗痤疮可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日常需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痘痘。
3、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包括足癣、体癣、股癣等,表现为环形红斑、脱屑、瘙痒等。真菌感染与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有关。治疗可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患处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复发。
4、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银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触发因素有关。治疗可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他扎罗汀凝胶、甲氨蝶呤片等药物。紫外线照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5、荨麻疹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突发性风团伴瘙痒,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等过敏反应有关。急性荨麻疹可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需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皮肤科疾病种类繁多,除上述常见疾病外,还包括病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等。建议患者就诊时详细描述症状发生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信息。日常应注意皮肤保湿防晒,避免过度清洁,穿着透气衣物。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皮肤健康。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