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流感

儿童病毒性流感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症状?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程通常持续3-8天。症状严重程度与患儿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食欲减退、腹痛、精神萎靡等表现。

1、水样便

轮状病毒感染最典型的症状是大量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或血丝。这种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液可能引发脱水。患儿排便时可能出现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疼痛等刺激症状。

2、发热

多数患儿在病程初期会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持续1-3天。发热期间可能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3、呕吐

约80%的患儿在腹泻前1-2天会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样液体。呕吐可能导致患儿拒绝进食,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风险。呕吐症状通常在病程第3天左右逐渐缓解。

4、脱水

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重度脱水可能出现嗜睡、四肢冰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

5、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等。病程中常见食欲明显下降,可能伴有阵发性腹痛,但通常不剧烈。婴幼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全身症状,年长儿可能主诉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母乳喂养应继续坚持,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加剧、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适龄儿童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机械循环支持、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肌细胞损伤、电解质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低盐、易消化为主,限制液体摄入量。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心律失常时需及时处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加重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用于明确病毒感染病例。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可改善心肌代谢。利尿剂如呋塞米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可减轻心脏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有助于控制心率。

3、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暴发性心肌炎或自身免疫反应明显者。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用于难治性病例。血浆置换能清除循环中的炎症因子。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4、机械循环支持

心源性休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体外膜肺氧合适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心室辅助装置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临时心脏起搏器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处理多器官功能障碍。

5、心脏康复

恢复期逐步开始有氧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强调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质摄入。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克服疾病恐惧。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感冒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康复期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注意预防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流感季节可考虑接种疫苗。长期随访对预防心肌病进展至关重要。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病毒性咽峡炎的症状?

病毒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部充血、疱疹或溃疡,常伴有发热、咽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毒性咽峡炎的症状主要有咽部不适、吞咽困难、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口腔黏膜病变。

1、咽部不适

病毒性咽峡炎早期症状为咽部干燥、灼热感,逐渐发展为明显疼痛,尤其在吞咽时加重。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数日,随着病情进展可能演变为疱疹或溃疡。

2、吞咽困难

由于咽部炎症刺激和溃疡形成,患者常出现吞咽时疼痛加剧,导致进食困难。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流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因疼痛导致脱水,需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液体摄入情况。

3、淋巴结肿大

病毒性咽峡炎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下颌角及颈前区,触诊时有压痛但质地较软。淋巴结肿大通常在发病后2-3天出现,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消退。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表现。

4、全身乏力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体温多在38-39℃之间,持续2-3天。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这些症状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5、口腔黏膜病变

特征性表现为咽峡部出现散在或簇集的小疱疹,直径约1-2毫米,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假膜。病变可波及软腭、悬雍垂等部位,溃疡通常7-10天自愈,不留瘢痕。

病毒性咽峡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症状。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应督促患儿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有哪些?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部分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与脑部受损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

1、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认知障碍,与颞叶、额叶等脑区受损有关。轻度认知障碍可通过认知训练改善,严重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2、运动障碍

基底节或小脑受累可能导致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等。表现为行走不稳、肢体震颤或舞蹈样动作,需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逐步恢复运动功能。

3、癫痫发作

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引起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常见于颞叶受累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如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

4、精神行为异常

前额叶或边缘系统损伤可能导致情绪不稳、人格改变、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严重者需心理干预联合奥氮平、喹硫平等精神科药物治疗。

5、语言障碍

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可出现失语症,表现为表达困难、理解障碍或命名不能。需通过语言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代偿,恢复交流能力。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Omega-3脂肪酸。根据后遗症类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坚持运动训练和认知刺激。定期复查脑电图、头颅MRI等评估恢复情况,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家属需给予充分情感支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康复管理。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儿童甲型流感怎么治疗?

儿童甲型流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隔离护理、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

1、抗病毒治疗

确诊后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有效缩短病程,常用药物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对普通感冒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咳嗽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鼻塞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

3、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是否出现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脑炎或心肌炎。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既往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需加强监护。

4、隔离护理

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至热退后24小时,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餐具毛巾需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房间每日通风。家长护理时应佩戴口罩,接触患儿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幼儿园或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应停课处置。

5、免疫调节

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帮助免疫修复。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每年秋季接种。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通过母体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平时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治疗期间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类、汤面等,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发热期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000-1500毫升,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流感季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若家庭成员出现流感症状,应做好分餐和隔离措施。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脑瘫 肺栓塞 肝囊肿 胃痉挛 膀胱外翻 肺性脑病 气性坏疽 胆固醇肺炎 滑石粉尘肺 甲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