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我使用激素后出现库欣综合症 怎样用激素治疗?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副银屑病怎样用中药治疗?

副银屑病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浴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副银屑病可能与血热风燥、湿热蕴结、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1、中药内服

血热风燥型可选用消风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生地黄、防风等,具有清热凉血功效。湿热蕴结型常用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栀子等成分,可清利肝胆湿热。气血不足者适合服用八珍汤,由人参、白术等组成,能补益气血。需在中医师辨证后选择方剂,避免自行用药。

2、中药外敷

青黛散可用于红斑鳞屑处外涂,含青黛、滑石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紫草油适用于干燥脱屑皮损,主要成分为紫草、芝麻油,能润肤止痒。苦参汤湿敷适合渗出性皮损,含苦参、黄柏等,可收敛消炎。外用药需避开黏膜及破损皮肤,使用前需做局部过敏测试。

3、中药浴疗

选用侧柏叶、地肤子、白鲜皮等草药煎汤沐浴,可缓解全身瘙痒症状。药浴水温宜保持在37-40摄氏度,时间不超过20分钟,浴后立即涂抹保湿剂。皮肤有糜烂或感染时禁用,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选择。

4、针灸疗法

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大椎穴拔罐,可调节气血运行。耳针选取肺、神门等耳穴贴压,有助于改善皮肤代谢。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出血体质或孕妇慎用。

5、饮食调理

日常可食用百合粥、绿豆汤等清热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发物。适量增加山药、黑芝麻等健脾益肾食材,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需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中药治疗副银屑病需坚持3-6个月疗程,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配合避免搔抓、调节情绪、保证睡眠等生活管理,皮损急性期减少热水烫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皮损加重时需及时停药就医,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冬季注意皮肤保湿,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度日晒或寒冷刺激。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怎样用醋泡黑豆最正确?

用醋泡黑豆的正确方法是将黑豆洗净晾干后炒至微裂,晾凉后装入密封容器,倒入没过黑豆的食醋浸泡5-7天即可食用。

一、选材处理

选择颗粒饱满的黑豆,剔除霉变破损豆粒。清洗时用清水反复淘洗3-4次去除杂质,随后平铺晾干表面水分。干锅小火翻炒至豆皮微裂散发香味,此过程需持续翻动避免焦糊,炒制后摊开晾至常温。

二、容器选择

建议使用玻璃或陶瓷密封罐,禁用金属容器以防醋酸腐蚀。容器需高温消毒并彻底干燥,装入黑豆至七分满,预留发酵膨胀空间。优先选择陈酿米醋或酿造食醋,避免勾兑醋影响口感。

三、浸泡比例

黑豆与醋按1:2体积比配制,醋液需完全淹没豆粒2厘米以上。初期每日轻摇容器使醋液均匀渗透,浸泡3天后醋液会逐渐变浑浊属正常现象。夏季建议冷藏保存,冬季室温存放即可。

四、食用方法

浸泡5天后可开始食用,每日摄取量控制在10-15粒。可直接咀嚼或拌入粥饭,剩余豆醋液可稀释饮用。胃肠敏感者宜餐后食用,初次尝试者应从少量开始适应。

五、保存要点

开封后需冷藏并1个月内食用完毕。若表面出现白膜或异味应立即丢弃。持续浸泡时每2周补充少量新醋,最长保存期不超过3个月。孕妇及胃溃疡患者应慎用。

醋泡黑豆作为传统食疗方,含有花青素、醋酸等活性成分,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食用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与碱性药物同服。建议每周食用3-4次,长期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制作过程中所有器具需严格消毒,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应暂停食用并咨询医师。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宝宝发烧怎样用毛巾敷?

宝宝发烧时可用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于额头、腋窝或腹股沟处,每次持续10-15分钟,重复进行2-3次。物理降温需避开胸腹部,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温水毛巾外敷通过蒸发散热帮助降低体表温度,适合体温未超过38.5℃的低热情况。操作前需洗净双手,选择纯棉柔软毛巾,浸湿后拧至不滴水状态。敷擦时动作轻柔,重点擦拭大血管流经区域,如颈部两侧、肘窝及腘窝。若宝宝出现寒战或皮肤发紫应立即停止。

当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惊厥、呕吐时,单纯物理降温效果有限。此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配合退热药物使用。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引起皮肤刺激或体温骤降。早产儿、三个月以下婴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应直接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物理降温期间需保持室内通风,给宝宝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紧急送医。退热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记录发热时间、温度变化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怎样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瘾疹?

瘾疹可通过中医特色疗法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

1、中药内服:

中医辨证将瘾疹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血虚风燥型等证型。风寒型常用麻黄桂枝各半汤,风热型多用消风散,血虚风燥型常选当归饮子。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调配,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风池、合谷等配穴。风热证加刺大椎,风寒证加灸肺俞。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皮肤微循环。

3、拔罐疗法: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重点作用于大椎、肺俞、脾俞等穴位。通过负压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祛除体内风邪。皮肤破损处禁用,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4、耳穴压豆:

选取耳部肺、神门、内分泌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分钟,通过持续刺激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夏季需每日更换,防止耳部感染。

5、穴位贴敷:

将中药粉剂调敷于神阙、涌泉等穴位。风寒证用白芥子粉,风热证用黄连粉,通过经皮吸收发挥药效。贴敷时间不超过4小时,皮肤敏感者需缩短时间。

治疗期间需忌食海鲜、辛辣等发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抓挠。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气血。急性发作期冷敷患处可缓解瘙痒,慢性患者建议坚持中药浴调理体质。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黄芪怎样用补气不上火?
黄芪补气不上火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和适量使用。黄芪性温,单独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上火,建议与滋阴药材如麦冬、玉竹搭配,或与清热药材如菊花、金银花同用,同时控制用量,每日10-15克为宜。 1、黄芪与麦冬搭配:麦冬性寒,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与黄芪同用可中和其温性,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将黄芪10克与麦冬6克一同煎煮,每日饮用一次,可有效补气而不上火。 2、黄芪与玉竹搭配:玉竹性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与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效果,同时避免上火。将黄芪10克与玉竹8克一同煎煮,每日饮用一次,适合长期疲劳、气短乏力者。 3、黄芪与菊花搭配:菊花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与黄芪同用可缓解其温性,适合体质偏热者。将黄芪10克与菊花5克一同泡茶,每日饮用一次,可补气清热,预防上火。 4、黄芪与金银花搭配:金银花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黄芪同用可平衡其温性,适合易上火者。将黄芪10克与金银花6克一同煎煮,每日饮用一次,可补气清热,避免上火。 5、控制黄芪用量:黄芪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克,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上火。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宜量,同时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用量。 黄芪补气不上火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和适量使用,建议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搭配方式,并控制用量,以达到最佳补气效果。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肾损伤 胃下垂 包皮粘连 鼻腔肿物 骶髂关节炎 肱骨外上髁炎 乳房发育不良 外伤性白内障 咳嗽变异性哮喘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