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宝宝6个半月发烧好了以后有点咳嗽吃药一直不好 上医院说必须打针宝宝爸不让打 又过几天还是咳嗽有痰 到医院检查说是支气管肺炎了 今天打针了 心疼啊 说还得打10 天 亲们有没有方法啊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支气管肺炎不能吃什么?

宝宝支气管肺炎期间需避免食用刺激性、易过敏及加重症状的食物,主要包括生冷食物、高糖零食、油腻食品、易致敏食材和辛辣调味品。

1、生冷食物:

冰淇淋、冷饮或未加热的瓜果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咳嗽反射加重。支气管肺炎患儿消化功能较弱,生冷食物易导致胃肠不适,建议将水果温水浸泡或蒸煮后食用。

2、高糖零食:

糖果、巧克力等高糖食品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影响炎症恢复。糖分摄入过多可能引发痰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替换为无糖米糕或蒸苹果等天然甜味食物。

3、油腻食品:

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需要大量消化酶分解,可能加重脾胃负担。油脂高温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刺激呼吸道,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适量选用植物油。

4、易致敏食材:

海鲜、芒果、花生等常见过敏原可能诱发机体过敏反应,加重气道炎症。急性期应暂停添加新辅食,恢复期逐步试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喘息等过敏表现。

5、辛辣调味品:

辣椒、胡椒等辛辣调料会直接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咳嗽频率增加。葱姜蒜等调味料需控制用量,避免使用咖喱粉、芥末等强刺激性香料。

支气管肺炎患儿饮食应以温软易消化为主,推荐小米粥、南瓜羹、瘦肉泥等流质半流质食物,每日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适当增加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被动吸烟等环境刺激,若出现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小儿支气管肺炎应怎样护理?

小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饮食、环境调节、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患儿保持半卧位或侧卧位,利于呼吸。使用生理盐水雾化稀释痰液,配合拍背排痰手法,从背部由下向上轻叩。避免使用镇咳药物,痰液滞留可能加重肺部感染。

2、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菜泥、蒸蛋。少量多餐喂养,避免过饱引起膈肌上抬影响呼吸。保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稀释痰液并预防脱水。

3、环境调节:

维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直吹。清除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禁止在患儿周围吸烟。使用空气净化器可减少病原微生物浓度。

4、观察病情变化:

每日记录体温、呼吸频率、咳嗽特征。注意有无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监测精神反应与进食量,出现嗜睡或拒食需立即就医。警惕高热持续不退或症状突然加重。

5、遵医嘱用药: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完成全程治疗。对症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雾化吸入用支气管扩张剂特布他林需严格按疗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护理期间应保证患儿充分休息,急性期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可进行温和呼吸训练,如吹纸片游戏增强肺功能。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通过亲子阅读等方式转移不适感。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2周,防止病情反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婴儿支气管肺炎多久能治愈?

婴儿支气管肺炎一般需要7-14天治愈,实际恢复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治疗及时性、患儿免疫力以及护理质量等因素影响。

1、病情程度:

轻度支气管肺炎表现为低热和轻微咳嗽,通常7天左右可恢复。中重度病例伴随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需要10-14天治疗。胸部X线显示肺部浸润范围越大,恢复周期往往越长。

2、病原体差异:

病毒性肺炎具有自限性,约1周症状缓解。细菌性肺炎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支原体感染病程较长,可能持续2-3周。病原学检测对预估病程有重要参考价值。

3、治疗时机:

发病48小时内开始规范治疗可缩短病程。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进展,延长恢复时间1-2周。早期进行痰培养指导的靶向治疗能显著提升疗效。

4、免疫状态:

早产儿或营养不良患儿恢复较慢。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婴儿可能反复感染,需要更长时间康复。母乳喂养婴儿因获得母体抗体通常恢复更快。

5、护理条件:

保持室内湿度50%-60%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每2小时翻身拍背能促进肺部分泌物引流。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变化可及时发现病情波动。

治疗期间应维持充足液体摄入,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被动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居室需每日通风2次,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出院后2周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定期复查胸片直至病灶完全吸收。若出现食欲下降或嗜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复诊。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脑梗深度昏迷不能超过几天?

脑梗深度昏迷通常不超过2周,具体时间受梗死面积、并发症、基础疾病、年龄及治疗时机等因素影响。

1、梗死面积:

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范围直接影响昏迷时长。大面积梗死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因损伤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昏迷可能持续10-14天;小灶性梗死通常3-7天内恢复意识。梗死面积越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风险越高,可能延长昏迷时间。

2、并发症控制:

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会加重脑缺氧。合并重症肺炎时,机械通气可能需维持1-2周;及时使用抗生素和胃肠黏膜保护剂可缩短昏迷期。癫痫持续状态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元,需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3、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脑细胞对缺氧耐受性差,高血糖状态可能延长昏迷1-3天。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二次脑出血,需将血压控制在160/90毫米汞柱以下。心房颤动导致的脑栓塞需同步抗凝治疗。

4、年龄因素:

70岁以上患者脑代谢率降低,昏迷恢复时间较年轻人延长30%-50%。老年患者常合并多器官功能减退,需加强营养支持,血浆白蛋白应维持在30克/升以上。

5、治疗时机:

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缩小梗死灶,昏迷时间可缩短至3-5天。超过时间窗的患者,需行血管内取栓或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昏迷可能持续7-10天。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代谢,建议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

昏迷期间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采用鼻饲提供每日1500-2000千卡热量,蛋白质摄入不少于1.2克/公斤体重。肢体保持功能位摆放,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3次。苏醒后逐步进行吞咽训练和床边坐立练习,血压稳定后开始站立平衡训练。家属应多给予听觉刺激,如播放熟悉音乐或讲述生活事件,促进神经网络重建。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面肌痉挛打针好还是手术好?

面肌痉挛的治疗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决定,主要方法有肉毒毒素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手术。

1、肉毒毒素注射:

肉毒毒素注射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暂时缓解肌肉痉挛。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轻中度患者或手术禁忌者,但需每3-6个月重复注射,可能出现眼睑下垂、面部僵硬等副作用。

2、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通过开颅分离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手术治愈率可达80%-90%,适合血管压迫明确的顽固性病例,但存在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手术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3、病情评估:

选择治疗方式前需进行头颅MRI和肌电图检查,明确血管神经压迫程度。单侧眼轮匝肌轻微抽动可优先尝试注射治疗;若伴随同侧嘴角抽搐或影响日常生活,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4、年龄因素:

年轻患者更倾向选择根治性手术,避免长期注射;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手术适宜年龄通常为30-65岁,需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评估。

5、复发处理:

注射治疗失效或术后复发患者,需重新评估压迫血管位置。二次手术难度增大,可尝试调整注射点位或剂量,顽固病例可考虑面神经部分切断术等补救性手术。

面肌痉挛患者日常应避免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适量食用核桃、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配合面部热敷和轻柔按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过度刺激痉挛肌肉。若出现持续性痉挛或扩散至颈部肌肉,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麻疹 痒疹 钩虫病 产前子痫 骨质增生 后天性白发 放射性直肠炎 冷球蛋白血症 帽状腱膜下脓肿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