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 宫颈糜烂

本人因为曾经流产过,后来一直没要孩子,今年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发觉在没有避孕的情况下怀孕都好困难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那次流产都是在正规医院做的!还有我有宫颈糜烂,不知道是不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谢谢,我真的很想做妈妈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情况下需要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通常适用于重症肌无力、急性药物中毒、高黏滞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血浆置换是一种通过机器分离并替换患者血浆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或异常抗体。

1、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浆置换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抗体,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片、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血浆置换通常作为急性加重期的短期辅助手段,需配合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

2、急性药物中毒

急性药物中毒如镇静催眠药、农药或重金属中毒时,血浆置换能直接清除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有毒物质。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伤等表现。治疗需联合血液灌流、解毒剂使用,如纳洛酮注射液、活性炭混悬液、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等。早期干预可降低多器官衰竭风险。

3、高黏滞血症

高黏滞血症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液病,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血浆置换可迅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需配合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药物治疗原发病。

4、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肾功能损害。血浆置换可清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抗体或异常超大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治疗需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控制免疫反应。

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LDL受体缺陷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引发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浆置换可辅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需长期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依折麦布片、PCSK9抑制剂等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与规律运动是基础管理措施。

血浆置换属于有创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治疗期间应监测电解质平衡、凝血功能及生命体征。术后注意补充白蛋白和凝血因子,避免剧烈运动。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控制原发病进展,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出现寒战、发热或穿刺部位出血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什么情况下需要剖宫产?

剖宫产通常在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道梗阻等情况下需要实施。

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的常见指征之一,当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缺氧、胎心率异常等情况时,剖宫产可以迅速终止妊娠,保障胎儿安全。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阴道分娩风险较高,剖宫产更为安全。产道梗阻包括骨盆狭窄、巨大儿、前置胎盘等因素导致胎儿无法通过产道,此时剖宫产是必要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威胁母婴安全时,剖宫产能够降低风险。既往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可能增加子宫破裂风险,医生也会建议剖宫产。

剖宫产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适当活动促进恢复,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

中暑通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或暴露时,主要有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活动强度、衣物穿着、基础疾病等诱因。

1、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环境是中暑的主要诱因。当气温超过32摄氏度且相对湿度超过60%时,人体汗液蒸发散热效率下降,容易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密闭不通风的空间如车间、车厢等会加剧热量积聚。夏季午后11点至15点紫外线最强时段风险更高。

2、个体因素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影响散热,糖尿病患者汗腺功能易受损。脱水状态如腹泻、饮水不足时,机体散热能力显著降低。部分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利尿剂等可能干扰体温调节功能。

3、活动强度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持续产热增加,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时肌肉产热量可达安静时的10倍。军事训练、消防救火等特殊作业需穿戴防护装备,进一步阻碍散热。突然进行超出体能承受范围的活动易诱发热射病。

4、衣物穿着

深色紧身衣物吸收红外线辐射,化纤材质透气性差阻碍汗液蒸发。安全帽、防护服等职业装备形成局部高温微环境。婴幼儿过度包裹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这是特殊类型的中暑。

5、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代谢率增高,心力衰竭患者循环散热效率下降。皮肤烧伤患者汗腺受损,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无法自主避暑。近期患过热相关疾病者存在热耐受损伤,再次中暑风险增加3-5倍。

预防中暑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高温时段减少外出。户外工作者应每半小时在阴凉处休息,选择浅色透气衣物。家中可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防暑药品,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到凉爽环境,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若10分钟未缓解需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家族肠癌病史或4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时进行。肠镜能有效发现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1. 便血或黑便

持续便血或排出柏油样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痔疮、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结直肠癌。鲜红色血便多源于肛门直肠病变,暗红色血便可能与左半结肠出血相关。肠镜可直观定位出血点并取活检,同时进行止血治疗。

2. 排便习惯改变

持续超过4周的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伴随粪便变细、里急后重感,需警惕肠梗阻或肿瘤占位。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或肠道肿瘤均可引起此类症状。肠镜能鉴别功能性改变与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可同步进行狭窄扩张术。

3. 不明原因消瘦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且无明确诱因时,需排查消化道肿瘤消耗性疾病。结直肠癌患者常伴随贫血、乏力,肿瘤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导致代谢紊乱。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下肿瘤或隐匿性出血病灶,结合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4. 家族肠癌病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4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应从20岁开始筛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每1-2年复查。肠镜能早期切除癌前病变,降低遗传相关肿瘤发生率。

5. 40岁以上筛查

年龄是结直肠癌独立危险因素,4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建议无症状人群从45岁起每5-10年例行肠镜检查,高风险职业群体可提前至40岁。筛查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愈率超过90%。

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并配合清肠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应避免剧烈运动并观察有无腹痛、便血。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道病变风险。筛查异常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应每年随访。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什么情况下做肠镜?

肠镜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或肠癌筛查等情况下进行。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发现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

便血是肠镜检查的常见指征,鲜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痔疮或直肠病变,暗红色血便可能与结肠出血有关。持续超过两周的腹痛需警惕肠梗阻、克罗恩病等器质性疾病。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或肿瘤导致。年龄超过45岁或存在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筛查。已确诊肠道息肉或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需遵医嘱复查。

肠镜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并服用清肠药物,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需观察是否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日常应保持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存在长期吸烟饮酒史或肥胖人群应提高肠道健康意识,出现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牛皮癣 风湿病 肩周炎 贝尔面瘫 胆管狭窄 肺吸虫病 传染性软疣 多形性腺瘤 色素失调症 乳酸性酸中毒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