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生殖 > 夫妻生活

15岁经常手淫会对长大了有什么影响??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茵陈长大后是什么样子?

茵陈长大后呈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茎直立、叶片羽状分裂、花序呈圆锥状,全株密被白色绒毛。茵陈是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药用价值。

茵陈成熟植株高度可达50-100厘米,茎部呈圆柱形,表面有纵棱,基部木质化。叶片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约1-4厘米,宽约1-3毫米,叶缘常反卷。花期7-10月时,茎顶会生出圆锥状花序,由多数卵形或椭圆形的头状花序组成,直径约1.5-2毫米,花序基部有苞片3-4层。花冠管状,黄色,外层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果实为瘦果,长约0.8毫米,表面光滑无毛。

茵陈多生长于山坡、路旁、河岸等向阳处,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新鲜植株具有特殊香气,干燥后香气更为浓郁。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春季采收的幼苗或秋季采收的地上部分,春季采收者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者称茵陈蒿。传统医学认为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茵陈栽培时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采收时注意保留根部以利再生,加工时需阴干或晒干,避免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流失。使用前需除去杂质及残根,洗净切段后干燥贮存。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切除后会对人造成哪些影响?

肾切除后可能对机体代谢、血压调节、泌尿功能等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与剩余肾功能代偿能力、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有关。主要影响包括水电解质失衡风险增加、血压波动概率升高、蛋白质代谢负担加重、感染防御能力下降、激素分泌调节减弱等。

1. 水电解质失衡

单侧肾切除后,剩余肾脏需代偿性增加滤过负荷,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功能暂时性下降。术后早期多尿期易出现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少尿期则可能引发高钾血症或水肿。建议每日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控制钠盐摄入在3-5克/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化钾缓释片或呋塞米片调节电解质。

2. 血压调控异常

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血压调节,单侧肾单位减少可能引发代偿性血压升高。临床常见术后6-12个月内出现波动性高血压,尤其合并糖尿病或动脉硬化者更显著。推荐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遵医嘱选用缬沙坦胶囊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每日液体摄入不超过2000毫升。

3. 蛋白代谢负担

剩余肾脏需承担双倍滤过任务,长期可能导致肾小球高滤过损伤。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升高,严重时出现低蛋白血症。术后应控制蛋白质摄入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清、鳕鱼等优质蛋白,避免豆制品过量。定期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必要时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片延缓肾功能恶化。

4. 感染风险上升

肾脏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单肾患者泌尿系感染概率较常人增加。尤其留置导尿管期间易发生大肠埃希菌感染,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保持会阴清洁,可预防性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出现发热腰痛时需及时检查尿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肟颗粒或左氧氟沙星片治疗。

5. 激素分泌变化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导致肾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术后3个月起建议每月检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会影响钙磷代谢,需定期检测骨密度,配合骨化三醇胶丸和碳酸钙D3片预防骨质疏松。

肾切除术后需建立个性化随访计划,术后1年内每2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之后逐渐延长至半年1次。饮食上采用低盐优质蛋白原则,每日食盐不超过啤酒瓶盖平铺量,避免腌制食品。运动建议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冲击项目,每周3次且单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观察下肢水肿、夜间尿量突增等预警症状,出现持续血压超过140/90mmHg或血清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30%时应立即复诊。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以减少肾脏负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苯丙酮尿症长大了会没事了吧?

苯丙酮尿症患者长大后仍需终身控制饮食并监测血苯丙氨酸水平。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若不持续干预可能引发智力损伤、癫痫、行为异常等并发症。

苯丙酮尿症的核心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终身管理。新生儿期通过筛查确诊后,需立即启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严格控制天然蛋白质摄入,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替代。即使成年后代谢需求降低,仍需维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安全范围。部分患者可尝试沙丙蝶呤治疗,但多数经典型患者仍需依赖饮食控制。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执行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需定期进行神经心理评估。

该病管理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遗传代谢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水平,妊娠期女性需将血苯丙氨酸控制在更严格范围。目前基因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传统治疗仍是主要手段。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坚持规范治疗的患者可拥有正常寿命和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

苯丙酮尿症患者及家属应掌握食物苯丙氨酸含量计算,避免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鱼类、乳制品等。可选用低蛋白米面、特殊配方奶粉等医用食品。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定期进行骨密度、甲状腺功能等并发症筛查。通过专业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患者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但疾病管理需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子宫息肉会长大吗?

子宫息肉可能会长大,具体是否增长与息肉性质、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子宫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多数为良性,但存在体积增大的可能性。

子宫息肉增长通常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有关。雌激素持续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促使息肉体积逐渐增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等症状。对于无症状的小息肉,医生可能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变化。若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引起明显症状,可考虑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能明确息肉性质,排除恶性病变风险。

少数情况下子宫息肉可能发生恶变,尤其绝经后女性更需警惕。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增长速度快或伴有异常出血时,需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息肉增长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动态变化。

建议育龄期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尤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有助于维持激素水平稳定。术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个月复查评估恢复情况。若发现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腹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恶性病变。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一般哪些人会对避孕套过敏?

对避孕套过敏的人群通常为对乳胶或润滑剂成分敏感者,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瘙痒、红肿等症状。避孕套过敏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反复接触刺激、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1、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过敏史,其体内免疫球蛋白E水平较高,接触乳胶后更易引发速发型超敏反应。这类人群可能同时对香蕉、牛油果等含类似蛋白的食物过敏。建议选择聚氨酯或聚异戊二烯材质的非乳胶避孕套,使用前可在手腕内侧做贴肤测试。

2、过敏体质

患有过敏性鼻炎、湿疹或哮喘等特应性疾病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反应过度。这类人群使用含甲基异噻唑啉酮等防腐剂的润滑型避孕套时,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可尝试无添加剂的水基润滑剂配合低敏材质避孕套。

3、皮肤屏障受损

会阴部存在皮肤破损、真菌感染或长期使用激素药膏者,其角质层防护功能减弱,避孕套中的壬苯醇醚-9等杀精剂更易渗透引发刺激。需先治疗基础皮肤病,短期内改用其他避孕方式,愈后选择不含杀精剂的超薄型避孕套。

4、反复接触刺激

频繁使用避孕套可能造成机械性摩擦损伤,叠加润滑剂蒸发后的化学刺激,导致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使用后6-12小时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建议控制使用频率,交替使用不同品牌产品以减少单一成分蓄积。

5、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放大对乳胶蛋白的反应。这类人群接触避孕套后可能诱发全身性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采用宫内节育器等替代避孕方案。

对避孕套过敏者应避免搔抓患处,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暂停使用含香精的洗护产品。急性期可用冷水冲洗缓解灼热感,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建议建立过敏档案,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定期到过敏专科进行免疫状态评估。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冻疮 脑疝 慢性肾炎 锁骨骨折 鼻中隔穿孔 肠系膜肿瘤 肺隐球菌病 肝母细胞瘤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