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如何护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感觉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对足部压力、温度、疼痛等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因外伤或摩擦引发溃疡。外周血管病变则造成下肢供血不足,组织修复能力减弱,轻微伤口也难以愈合。糖尿病足通常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皮肤干燥皲裂、伤口经久不愈等症状。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糖尿病足术后如何护理?

糖尿病足术后护理需注重伤口管理、血糖控制和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首先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有无渗液或红肿。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涂抹医生推荐的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伤口受压或摩擦,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血糖控制是术后恢复的关键,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的用量。饮食上选择低糖高纤维食物,避免血糖波动。预防感染方面,术后需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定期检查足部有无新发溃疡或感染迹象。出现发热、伤口疼痛加剧或渗液增多时需及时就医。

术后恢复期间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复查足部情况并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足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感觉减退,容易引发足部溃疡。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疼痛、温度等感觉迟钝,无法及时发现足部损伤。下肢血管病变会减少足部血液供应,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可能导致足部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发现足部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要做哪些检查 做3个检查了解糖尿病足情况?

糖尿病足通常需要进行足部神经检查、血管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足部神经检查主要通过10克尼龙丝试验和振动觉测试评估神经病变程度,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保护性感觉缺失。血管检查包括踝肱指数测量和下肢动脉超声,用于评估下肢血液循环状态,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或狭窄。影像学检查以X线或核磁共振为主,可早期发现骨髓炎、骨质破坏等深部组织病变。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避免外伤感染。

如何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

糖尿病足可通过控制血糖、日常足部护理、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容易出现溃疡和感染。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日常足部护理包括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趾缝间。选择柔软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防止足部受伤。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破损、水泡或红肿,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足部压力。戒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足部病变风险。

患者应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专业检查。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肩周炎 大便失禁 宫颈粘连 炭黑尘肺 腹膜后脓肿 慢性胃窦炎 单纯性牙周炎 肱骨外髁骨折 单纯性甲状腺肿 高甘油三酯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