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康复科 > 康复科

脑梗的康复治疗应该怎么做啊?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脑梗多久可以恢复?

急性脑梗恢复时间一般为2周至6个月,实际恢复时间受到梗死面积、治疗时机、基础疾病、康复训练、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梗死面积

小面积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多数在2-4周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大面积梗死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需3-6个月系统康复。关键脑区如脑干梗死恢复周期更长。

2、治疗时机

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概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超过时间窗未溶栓者,需依靠侧支循环代偿,恢复速度明显延缓。

3、基础疾病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神经修复能力受限。控制不佳的房颤患者易发生再梗死,会延长总体恢复周期。

4、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关节挛缩,语言训练能改善失语症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未系统康复者功能恢复可能停滞。

5、年龄因素

青年患者脑可塑性强,多数3个月内恢复工作能力。老年患者因神经元再生能力下降,常需4-6个月恢复,部分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急性期后需持续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配合有氧运动。康复期建议每周3次以上步行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就诊。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神经功能重塑。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三个动作判断脑梗?

脑梗可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肢体活动及语言表达三个动作进行初步判断。脑梗即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

1、面部表情

让患者微笑或龇牙,观察两侧面部肌肉是否对称。脑梗患者常出现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变对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这是由于皮质脑干束受损导致面神经核上性麻痹,需与周围性面瘫鉴别。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2、肢体活动

嘱患者双上肢平举维持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下垂。脑梗引发的偏瘫多表现为病变对侧上肢重于下肢的肌力下降,伴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此症状源于大脑运动皮层或锥体束损伤,需与脊髓病变区分。测试时可同步检查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

3、语言表达

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或命名常见物品。脑梗可能导致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表现为言语含糊、词不达意或理解障碍。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受累时出现布罗卡失语,颞上回后部病变则导致韦尼克失语。语言评估需结合读写能力综合判断。

发现上述任何异常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期间保持患者侧卧位,清除口腔异物,监测呼吸脉搏。避免喂食喂水或随意服用药物。脑梗抢救需争分夺秒,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效果最佳。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及吞咽障碍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造影。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脑梗头疼吃什么药?

脑梗后头痛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脑梗头痛可能与血管痉挛、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需根据病因选择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止痛等药物,严禁自行用药。

一、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脑梗急性期及二级预防。该药可减轻因脑血流不足引发的头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刺激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出血概率。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二、氯吡格雷片

氯吡格雷片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常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其通过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改善脑微循环,缓解缺血性头痛。用药期间需监测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三、尼莫地平片

尼莫地平片是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头痛。该药通过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低血压。颅内压显著增高或脑水肿患者禁用。

四、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通过调节钙离子通道改善前庭循环,对脑梗后合并眩晕型头痛效果显著。该药具有镇静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病史者慎用。

五、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缓释胶囊作为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脑梗恢复期炎症反应导致的头痛。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但可能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疗效,联合用药需间隔2小时以上。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

脑梗患者头痛用药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急性期头痛加重可能提示出血转化或再梗,须立即就医。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及凝血功能,调整药物方案需经神经内科医师评估。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脑梗一天喝一两白酒?

脑梗患者不建议饮酒,即使少量饮用白酒也可能加重病情。脑梗即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饮酒可能通过升高血压、影响凝血功能、损伤血管内皮等机制增加复发风险。

脑梗患者饮酒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短期内波动增大,增加脑血管痉挛或再梗死的概率。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长期饮酒还会干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影响二级预防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因酒精诱发房颤,进一步形成心源性血栓。

少数患者可能误认为少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实际上酒精对血管的扩张作用短暂且伴随后续收缩反应。极个别案例中,患者饮酒后未出现明显不适,但这种现象具有偶然性,不能作为安全依据。酒精与降脂药、降压药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脑梗患者应严格戒烟限酒,每日酒精摄入量须为零。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盐低脂的 Mediterranean 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小脑梗塞能恢复吗?

小脑梗塞通常可以恢复,恢复程度与梗塞范围、治疗时机、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小脑梗塞的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梗塞面积大小、是否及时溶栓治疗、有无并发症、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康复训练的规范性。

小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存在窗口期,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超过时间窗的患者需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小脑作为协调运动的中枢,其损伤常导致共济失调、平衡障碍等症状,早期介入站立训练、步态矫正等康复手段能有效促进功能代偿。

大面积梗塞或合并脑干受压时可能遗留持久性功能障碍,这类患者需长期使用辅助行走器具。高龄、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延缓神经修复进程,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构音障碍等后遗症,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言语治疗仍可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小脑梗塞患者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平衡训练,避免跌倒风险。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呕吐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神经功能重塑。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肠肿瘤 视盘炎 大便失禁 睾丸扭转 链杆菌病 盘尾丝虫病 肠易激综合征 骶髂关节结核 颈总动脉裂伤 角膜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