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皮炎

皮炎要怎么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点那?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荨麻疹吃什么好点?

急性荨麻疹患者可以适量吃西蓝花、苹果、薏米、冬瓜、燕麦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地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1、西蓝花

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其含有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除可能诱发过敏的代谢废物。烹饪时建议焯水后凉拌,避免高温破坏营养成分。

2、苹果

苹果含有的槲皮素具有天然抗组胺作用,对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有帮助。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食用前需充分清洗,易过敏人群可去皮后食用。

3、薏米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中医认为可改善湿热型荨麻疹。其含有的薏苡仁酯能调节免疫反应。建议煮粥食用,消化功能较弱者应控制摄入量。

4、冬瓜

冬瓜含水量高且富含矿物质,能促进致敏物质排泄。其低敏特性适合急性发作期食用。可搭配薏米炖汤,避免与寒性食物同食。

5、燕麦

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调节免疫功能,缓解过敏反应。其温和特性适合作为主食替代。选择无添加的纯燕麦片,避免含坚果等致敏成分的产品。

二、药物1、氯雷他定片

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选择性阻断外周H1受体,缓解风团和瘙痒。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可能引起轻度嗜睡反应。

2、盐酸西替利嗪片

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改善血管通透性增高,起效较快。妊娠期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操作。与酮康唑等药物联用需咨询

3、依巴斯汀片

长效抗组胺药,对胆碱能荨麻疹效果显著。代谢产物仍具活性,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可能出现口干等不良反应。

4、地氯雷他定片

氯雷他定活性代谢物,中枢抑制作用更弱。适用于需保持清醒状态的患者。与葡萄柚汁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5、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第一代抗组胺药,对急性发作的剧烈瘙痒效果明显。因镇静作用强,建议夜间服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室温维持在22-26℃为宜。记录每日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过敏原。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尝试食物激发试验,但应在医疗监护下进行。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心悸打嗝后会好点怎么回事?

心悸打嗝后缓解可能由胃食管反流、膈肌痉挛、心脏神经官能症、低血糖反应或焦虑情绪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呼吸训练、心理调节等方式改善。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能引发类似心悸的胸骨后灼热感,打嗝排出气体后症状减轻。长期反流需避免饱餐、辛辣食物,睡眠时抬高床头。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减少胃酸分泌。

2、膈肌痉挛:

膈神经受刺激引发的呃逆可能伴随胸腔压力变化,间接影响心脏搏动感受。快速饮温水、屏气呼吸或牵拉舌头可中断呃逆。反复发作需排查纵隔病变,必要时使用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

3、心脏神经官能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心脏敏感症状,打嗝后注意力转移或迷走神经兴奋可能暂时缓解不适。规律有氧运动、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谷维素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辅助治疗。

4、低血糖反应:

血糖下降引发代偿性肾上腺素释放,可能出现心慌伴呃逆,进食后缓解。糖尿病患者需规范监测血糖,常备糖果应急。非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空腹,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作为加餐。

5、焦虑情绪:

紧张状态下过度换气可能导致膈肌痉挛与心悸,打嗝后躯体症状暂时缓解。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错误身体感知,短期可使用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每日冥想练习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

建议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碳酸饮料及产气食物如豆类。餐后散步促进胃肠蠕动,练习腹式呼吸每日两次。若心悸伴随胸痛、晕厥或持续呃逆超过48小时,需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记录症状发作与饮食、情绪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爱睡觉的人寿命会比较长吗?

爱睡觉与寿命长短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适度睡眠有助于健康。睡眠时间与寿命的关系主要受睡眠质量、基础疾病、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影响。

1、睡眠质量:

深度睡眠比例高的人往往身体修复功能更好。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通过规律作息、改善睡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

2、基础疾病:

某些疾病会导致嗜睡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等。这类病理性嗜睡需要治疗原发病。长期过度睡眠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需排查糖尿病等慢性病。

3、年龄因素:

老年人睡眠时间延长但深度睡眠减少属于正常现象。儿童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时间促进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段应保持符合生理需求的睡眠时长。

4、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短睡眠基因,每天睡4-6小时即可保持精力充沛。睡眠需求个体差异较大,不应单纯以睡眠时长判断健康状态。

5、生活方式:

适度运动可改善睡眠效率,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均衡饮食中适量补充色氨酸、镁等营养素有助于睡眠调节。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影响褪黑素分泌。

保持每天7-9小时优质睡眠对健康最有利,可通过固定作息时间、睡前温水泡脚、保持卧室黑暗安静等方式改善睡眠。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小米、香蕉、牛奶等含色氨酸食物,晚餐避免过饱。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需注意运动时间不要临近睡前。出现持续嗜睡或失眠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睡眠质量比单纯追求睡眠时长更重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13周nt值会比12周高吗?

孕13周NT值通常不会比12周时更高。NT测量值在孕11-13周+6天期间相对稳定,正常范围在2.5毫米以内,其变化主要受胎儿淋巴系统发育、测量技术误差、母体因素等影响。

1、淋巴发育:

胎儿颈项透明层在孕12周左右达到峰值,随着孕周增加,淋巴系统逐渐完善,积液被吸收。理论上13周NT值应持平或略低于12周,异常增高需警惕染色体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病风险。

2、测量误差:

超声切面标准度直接影响结果。若12周测量时胎儿体位不佳导致数值偏低,13周规范测量可能出现"数值升高"的假象,实际需以两次测量中最高值为准。

3、母体因素:

母体血糖控制不佳或免疫异常可能影响胎儿体液平衡,导致NT增厚持续。妊娠糖尿病孕妇需特别注意血糖监测,这类情况可能造成13周NT值降幅不明显。

4、技术差异:

不同医院超声设备分辨率及操作者经验差异可能导致测量波动。建议在同一机构由固定医师完成NT复查,减少人为误差带来的数值偏差。

5、病理因素:

若13周NT值确实较12周增加超过0.5毫米,需考虑21-三体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或胎儿心脏结构缺陷。此时应结合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进一步评估。

建议孕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激素水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猪肝,适度进行孕期瑜伽等舒缓运动。若NT值异常增高,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筛查,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复查超声前可适量饮水保持膀胱适度充盈,但无需空腹,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操作。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人一紧张尿是不是也会比较多?

紧张时尿量增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膀胱敏感度升高、肌肉紧张及心理暗示作用有关。

1、交感神经兴奋:

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该激素会抑制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原尿生成量短期增加。同时交感兴奋可能引发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连锁反应,进一步促进排尿反射。

2、抗利尿激素波动:

心理压力会干扰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节律,这种激素本应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当分泌量减少时,肾脏排水量相应增加,可能造成尿频现象,但通常尿量不会显著超出日常范围。

3、膀胱敏感度变化:

焦虑情绪会使膀胱逼尿肌处于轻度收缩状态,降低储尿阈值。即使膀胱内尿液未达正常容量,大脑也可能误判为需要排尿。这种现象在临床称为"紧张性尿频",尿常规检查通常无异常。

4、肌肉紧张反应:

人体在应激状态下会不自主绷紧盆底肌群,这种持续收缩可能压迫膀胱,产生类似尿意的错觉。部分人群还会伴随手心出汗、呼吸急促等典型应激表现,整体属于神经-肌肉系统的联动反应。

5、心理暗示强化:

既往紧张时排尿的经历可能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心理预期会放大身体反应。越是关注排尿问题,膀胱敏感度越容易受主观意识影响,形成"越紧张越尿频"的循环。

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每日练习腹式呼吸10分钟可降低膀胱敏感度;适量补充含钙镁的坚果类食物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避免在重要场合前过量饮水,但每日总饮水量仍需保持1500-2000毫升。若伴随尿痛、血尿或夜尿增多超过3次,需排查泌尿系统感染或糖尿病等病理性因素。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脑卒中 脾损伤 食道癌 肾衰竭 甲状腺炎 巴特综合征 慢性蝶窦炎 鼻神经胶质瘤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