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 > 早产

早产36周多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早产儿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早产儿出院后需重点关注体温维持、喂养管理、感染预防、生长发育监测及家庭护理支持。主要注意事项包括保持适宜环境温度、科学喂养方式、严格消毒隔离、定期随访评估、家长心理疏导。

1、体温维持: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院后需维持室温在24-26℃,湿度50%-60%。使用包被或睡袋时注意包裹松紧度,避免过热导致脱水热或过冷引发硬肿症。每日监测腋温4-6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需及时处理。

2、喂养管理:

首选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添加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每2-3小时喂养一次,注意观察有无呛奶、腹胀等异常。喂养后保持头高位15-20分钟,记录每日摄入量及大小便次数。

3、感染预防:

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奶具每日煮沸消毒,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脐部及皮肤皱褶处清洁,出现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红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建议按时接种疫苗,但需根据校正月龄调整接种计划。

4、发育监测:

定期测量头围、身长、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校正月龄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关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等发育里程碑,发现肌张力异常、追视障碍等情况需进行早期干预。眼底筛查及听力复查需按医嘱执行。

5、家庭支持: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记录睡眠、喂养、用药等情况便于复诊参考。家长需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加入早产儿互助组织获取心理支持。避免过度焦虑,发现呼吸暂停、肤色青紫等危急症状立即就医。

早产儿家庭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对流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避免使用樟脑丸等化学制剂。喂养时可进行肌肤接触促进亲子 bonding,抚触按摩每日1-2次有助于消化和睡眠。外出时注意遮阳避风,纠正月龄满3个月前尽量避免长途旅行。家长需保证充足休息,轮流值守观察婴儿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上门随访服务。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30周早产儿要在保温箱待多久?

30周早产儿一般需要在保温箱中待4-8周,实际时间受到呼吸功能、体重增长、感染控制、喂养能力及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1、呼吸功能:

30周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常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当自主呼吸稳定、血氧饱和度持续达标时,可逐步脱离保温箱。期间需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加重。

2、体重增长:

早产儿需达到2000克以上且每日增重15-30克,才能适应外界环境。保温箱通过恒温恒湿减少热量消耗,配合肠外营养和母乳强化剂促进生长。体重增长曲线稳定是撤离的重要指标。

3、感染控制:

免疫系统未完善的早产儿易发生败血症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温箱需严格消毒隔离,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且无发热症状7天以上,方可考虑转出。

4、喂养能力:

经口喂养量需达到每日120-150毫升/千克,无呛奶及胃潴留。从鼻饲过渡到自主吸吮需2-3周训练,吞咽协调性评估合格后减少对保温箱的依赖。

5、并发症:

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会延长住院时间。需通过头颅超声、心脏彩超等确认病情稳定,黄疸值降至安全范围,才能逐步停用保温箱监护。

家长可通过袋鼠式护理增进亲子接触,每日用录音设备录制父母声音播放,促进早产儿听觉发育。出院后需保持室温26-28℃,湿度55%-65%,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母乳喂养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按纠正月龄评估运动智力发育,预防接种需按实际出生月龄进行。注意观察呼吸暂停、喂养困难等异常情况,及时返院复查。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早产儿的智商和正常婴儿一样吗?

早产儿的智商多数情况下与正常婴儿相当,但部分可能因发育差异存在轻微影响。早产儿智力发育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早期干预、家庭环境、并发症处理等因素相关。

1、胎龄影响:

胎龄越小,大脑发育不成熟风险越高。28周前出生的极早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较高,可能影响后期认知功能。通过新生儿重症监护及营养支持,可促进脑细胞发育。

2、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儿<2500克神经突触连接数量较少,可能造成信息处理速度偏慢。建议定期进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出生后6个月内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助于神经髓鞘形成。

3、早期干预:

新生儿抚触、袋鼠式护理等感官刺激能促进大脑突触增殖。矫正月龄12个月前进行视听训练、大运动引导等早期干预,可使智力发育差距缩小85%以上。

4、家庭环境:

父母陪伴时间和教育投入直接影响语言发育。研究显示,高频亲子互动能使早产儿3岁时语言智商提高7-12分。建议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避免过度保护限制探索行为。

5、并发症管理:

颅内出血、慢性肺病等并发症可能间接影响认知。需定期随访眼底筛查、听力测试等,对脑瘫高危儿应在6月龄前开始康复训练,多数患儿学龄期智力可达正常范围。

保证母乳喂养至矫正月龄6个月以上,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和核苷酸有助于神经保护。每日进行15分钟俯卧抬头训练,3月龄起引入抓握玩具。矫正月龄24个月前每月监测头围增长,若连续2个月增速低于0.5厘米需排查发育异常。避免与足月儿直接比较发育里程碑,应采用矫正年龄评估至2周岁。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孕34周早产胎儿存活率是多少?

孕34周早产胎儿存活率通常在90%以上,实际存活率受到胎儿体重、肺部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先天畸形、医疗救治水平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胎儿体重:

体重超过2000克的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低体重儿低于1500克需依赖新生儿重症监护,可能面临喂养困难、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孕期营养补充和定期产检有助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2、肺部发育:

34周胎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基本形成,但部分早产儿仍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胎肺成熟,出生后必要时需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呼吸支持。

3、先天畸形:

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畸形等疾病会显著降低存活率。孕期超声排畸检查能早期发现结构异常,部分病例可进行宫内干预或出生后手术治疗。

4、医疗救治水平:

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配备完善的暖箱、呼吸机及监测设备,可提供24小时专业护理。早产儿救治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及康复师等。

5、并发症风险: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严格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微量喂养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定期进行脑部超声监测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病变。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注意补充蛋白质、铁剂等营养素。出现规律宫缩或破水等早产征兆时需立即就医,分娩后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早产儿免疫力。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视力听力筛查和神经行为评估,必要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早产儿智力发育迟缓是怎么回事?

早产儿智力发育迟缓可能由脑部发育不成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宫内感染、营养摄入不足、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早期干预训练、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改善。

1、脑部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脑组织在孕晚期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提前出生可能导致神经元迁移和突触形成受阻。表现为认知功能落后、运动协调性差。需通过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定期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视听触觉刺激训练。

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易引发呼吸暂停,导致脑供氧不足。核磁共振可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可能与母亲妊娠高血压、胎盘功能不全有关,通常伴随肌张力异常。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氧疗和脑保护治疗。

3、宫内感染: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经胎盘传播可破坏胎儿神经系统。血清学检查可见特异性抗体升高,常合并听力视力障碍。孕母产前筛查异常者需进行羊水穿刺确诊,出生后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4、营养摄入不足:

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脑发育所需DHA、胆碱等营养素。生长曲线低于同月龄婴儿,头围增长缓慢。应采用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必要时通过胃管补充铁剂、维生素D。

5、遗传代谢异常:

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会影响神经髓鞘形成。新生儿筛查可见血苯丙氨酸或TSH水平异常,多伴有特殊面容。需终身饮食控制或激素替代治疗,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不可逆智力损害。

建议每日进行抚触按摩和追视训练,选择富含α-乳清蛋白的早产儿奶粉。矫正月龄6个月前开始早期干预效果最佳,定期进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评。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注意体温维持在36.5-37.3℃。母亲需学习袋鼠式护理技巧,建立规律的喂养睡眠节律,每2个月复查脑电图和颅脑超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脓癣 白色糠疹 贾第虫病 双角子宫 多系统萎缩 腹膜后肿瘤 副球孢子菌病 骨恶性淋巴瘤 神经性肌强直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