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 血管瘤

怎么判断刚刚出世的婴儿是不是血管瘤?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么判断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面容通常表现为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齐、嘴唇厚且外翻等特征。

腺样体面容多与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口呼吸有关。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若因反复感染或过敏反应发生病理性增生,可能阻塞后鼻孔,迫使患者改用口呼吸。长期口呼吸会改变面部骨骼发育轨迹,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典型表现包括面中部发育不良形成的塌鼻梁、下颌后缩形成的鸟嘴样面容,以及因舌位下移导致的牙弓狭窄。伴随症状可能有夜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临床诊断需结合鼻咽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认腺样体肥大程度。

建议家长发现儿童有口呼吸习惯或疑似面容改变时,尽早就诊耳鼻喉科评估腺样体状况。日常可鼓励孩子进行闭口呼吸训练,睡眠时保持侧卧位减轻气道阻塞。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肾积水怎么判断严重还是不严重?

肾积水严重程度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评估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腰痛程度、排尿异常频率、是否合并感染或肾功能损害,以及超声/CT显示的积水程度分级。

轻度肾积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腰部酸胀,排尿异常不明显,超声检查显示肾盂轻度分离但肾皮质厚度正常。这类情况常见于生理性积水或早期尿路梗阻,建议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并监测尿常规指标。若出现单侧腰背部隐痛伴排尿不畅,可能提示输尿管结石或狭窄,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梗阻部位。

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往往存在持续性绞痛、肉眼血尿或反复尿路感染,超声可见肾盂明显扩张伴肾实质变薄。当CT显示肾盂扩张超过3厘米或肾皮质厚度不足5毫米时,提示肾功能已受损。合并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者需警惕脓肾形成,这类情况属于泌尿外科急症,须立即进行经皮肾造瘘等引流治疗。长期未解除的梗阻可能导致不可逆肾萎缩,需通过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功能。

日常应注意记录排尿状况与疼痛规律,避免憋尿及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突发剧烈腰痛伴呕吐时应及时就医,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所有肾积水患者均应完成尿培养、泌尿系CT三维重建等检查,由泌尿外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怎样判断薄基底膜肾病?

薄基底膜肾病可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方式诊断。薄基底膜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1、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诊断薄基底膜肾病的初步方法。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镜下血尿,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蛋白尿。尿沉渣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作为筛查手段。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肾功能状态。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通常正常,少数进展期病例可能出现轻度升高。血清补体水平一般无异常,可与免疫性肾病相鉴别。该检查能辅助判断疾病是否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形态结构。薄基底膜肾病患者肾脏大小多正常,皮质回声均匀,无积水或占位性病变。该检查能排除结石、肿瘤等引起的血尿,但对薄基底膜本身病变无直接诊断价值。

4、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薄基底膜肾病的金标准。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厚度通常小于250纳米。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检测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5、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适用于有家族史的患者。约半数患者存在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检查能明确遗传类型,为家族成员提供产前诊断依据,但对散发病例诊断价值有限。

确诊薄基底膜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无须特殊治疗,但需每半年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出现蛋白尿加重或血压升高,应及时肾内科就诊。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怎么判断肾盂肾炎是否恢复了?

判断肾盂肾炎是否恢复需结合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尿常规转阴、体温恢复正常、腰痛消失、尿培养阴性以及影像学炎症消退。

1、尿常规转阴

恢复期患者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应消失,尿蛋白减少或转阴。急性期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通常超过5个,恢复后应降至正常范围。尿亚硝酸盐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提示细菌感染被控制。尿pH值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尿比重趋于稳定。尿常规需连续2-3次复查结果正常。

2、体温稳定

肾盂肾炎急性期多伴有38℃以上发热,恢复期体温应持续稳定在36-37℃范围内。体温恢复正常后需观察3-5天无反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需与结核等疾病鉴别。体温曲线平稳是炎症控制的重要指标。

3、腰痛缓解

典型肾区叩击痛和肋脊角压痛症状应完全消失。恢复期患者腰部不适感逐渐减轻至完全缓解,活动时无牵扯痛。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残留轻微酸胀感,需与腰肌劳损鉴别。疼痛评分应从4-6分降至0-1分。

4、尿培养阴性

治疗结束后1周复查中段尿培养应无致病菌生长。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菌落数需小于10^3 CFU/ml。反复培养阴性可确认病原体清除。特殊情况下需行L型细菌培养排除变异菌感染。尿培养需在停用抗生素48小时后进行。

5、影像学改善

超声检查显示肾脏肿胀消退,肾盂壁增厚减轻。CT可见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无积液征象。慢性患者肾瘢痕可能持续存在。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形态恢复正常,造影剂排泄通畅。影像学改变往往滞后于临床症状改善。

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憋尿和会阴部清洁不当。建议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度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增强抵抗力,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及时就诊。慢性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泌尿系统超声随访。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胆囊切除术后如何判断腹腔内有无出血?

胆囊切除术后判断腹腔内有无出血需观察术后症状变化与体征监测,主要依据腹痛程度变化、生命体征波动、引流液性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评估等指标综合判断。

术后早期若出现持续性加重的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且伴随冷汗、烦躁等表现,可能提示腹腔内出血。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撕裂样,与手术创面渗血或血管结扎脱落有关。此时需立即检查血红蛋白水平,若24小时内下降超过20g/L或呈现进行性降低趋势,需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同时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可能已发生失血性休克。腹腔引流管是重要观察窗口,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ml或持续3小时超过50ml,尤其引流液呈鲜红色且不易凝固时,往往存在动脉性出血。对于未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可通过床旁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深度超过3cm的异常表现。增强CT血管成像能明确出血部位,可见造影剂外渗征象,但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

部分迟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5-7天,多与结扎线脱落或创面感染导致血管腐蚀有关。这类出血可能先表现为轻度腹胀、低热等非特异症状,随后突然出现晕厥或休克。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患者更易发生延迟出血,需特别关注凝血功能指标。对于肥胖或合并肝硬化患者,其出血症状可能被脂肪层或腹水掩盖,需要更频繁的影像学复查。某些情况下出血积聚在膈下或盆腔,仅表现为肩部放射痛或里急后重感,容易误诊为其他并发症。

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早期下床活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胆汁分泌。每日记录腹围变化,观察有无皮下淤斑等出血体征。若出现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休克前兆,应立即平卧并联系医疗团队。恢复期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指标稳定。医护人员会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并发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外耳炎 阑尾肿瘤 膀胱颈梗阻 创伤性耳聋 腹股沟直疝 脉络膜出血 创伤性脑出血 短暂性滑膜炎 持续性异位妊娠 上腔静脉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