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脊髓性肌萎缩是什么病

| 0人回复

问题描述

相关问答

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方法?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有基因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靶向基因检测等。

1、基因测序: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SMN1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或全基因组测序,可准确检测第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等致病突变。该技术对点突变和微小缺失/重复的检出率超过95%,是确诊的金标准。

2、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采用特异性探针同时检测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能区分两者同源序列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筛查SMN1基因外显子7-8的纯合缺失,适用于新生儿筛查和携带者检测。

3、实时荧光定量PCR:

通过设计SMN1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信号定量分析目标片段扩增情况。该方法成本较低,可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的单拷贝缺失,但无法识别点突变。

4、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能发现SMN1基因大片段缺失或重复。该技术可同步筛查其他神经肌肉病相关基因异常,适用于鉴别诊断。

5、靶向基因检测:

针对SMN1基因热点突变设计特异性检测方案,如外显子7缺失的特异性引物组合。该方法针对性强,可提高特定突变的检出效率,常用于家系验证和产前诊断。

建议确诊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营养监测,保持适度关节活动度训练。携带者夫妇应接受遗传咨询,孕期可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损伤,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功能。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鉴别诊断?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鉴别诊断需重点区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多发性肌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以及肯尼迪病等疾病。主要鉴别依据包括发病年龄、症状进展速度、肌电图特征、基因检测结果以及是否伴随感觉障碍或锥体束征。

1、肌萎缩侧索硬化:

该病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表现为肌萎缩与锥体束征并存,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而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仅影响下运动神经元,无病理反射阳性表现,肌电图异常局限于受累肌群。两者可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进一步鉴别。

2、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患者有明确脊髓灰质炎病史,肌无力症状稳定数十年后重新进展,肌电图显示慢性部分失神经改变。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则呈持续进行性发展,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检测可明确诊断,且无既往急性瘫痪病史。

3、多发性肌炎:

属于炎性肌病,表现为近端肌无力伴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可见炎细胞浸润。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为远端起病的对称性肌萎缩,肌酶正常,肌电图符合神经源性改变,肌肉活检显示群组化萎缩。

4、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典型病例伴有感觉障碍和弓形足,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可发现周围神经髓鞘蛋白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无感觉异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基因检测显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或2突变。

5、肯尼迪病:

X连锁遗传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延髓麻痹和男性乳房发育,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无内分泌异常,基因检测可发现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纯合缺失或点突变。

日常管理中需注意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脊柱侧弯和关节挛缩,可进行水疗等低强度运动。营养方面保证充足热量摄入,必要时使用吞咽辅助设备。建议每3-6个月评估肺功能和营养状况,及时干预呼吸肌无力导致的通气障碍。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可加入专业病友互助组织获取最新治疗资讯。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根据发病年龄和病情进展速度分为5种临床分型,主要包括婴儿型、中间型、青少年型、成人型和肯尼迪病。

1、婴儿型:

婴儿型又称韦德尼希-霍夫曼病,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患儿表现为全身肌张力低下、吮吸无力、哭声微弱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儿在2岁前因呼吸衰竭死亡。该型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号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

2、中间型:

中间型又称杜布维茨病,发病年龄在6-18个月之间。患儿可完成独坐但无法独立行走,常伴有脊柱侧弯和关节挛缩。呼吸肌受累程度较婴儿型轻,平均生存期可达10-20年。基因检测显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存在外显子7纯合缺失。

3、青少年型:

青少年型又称库格伯格-韦兰德病,多在3-15岁发病。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初期可独立行走但逐渐丧失行走能力。病程进展相对缓慢,多数患者可存活至30-40岁。该型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拷贝数通常为3-4个。

4、成人型:

成人型多在20-50岁发病,进展最为缓慢。首发症状多为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萎缩,逐渐累及近端肌肉。患者生存期通常不受明显影响,但后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功能障碍。该型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相关。

5、肯尼迪病:

肯尼迪病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仅见于男性。除肌无力症状外,特征性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和生育能力下降。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存在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重复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营养评估,适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预防挛缩。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度水中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基因检测对分型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价值,确诊患者应接受多学科团队管理。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脊髓性肌萎缩症会死吗?
紧随着肌肉萎缩,它的全称是脊髓性肌肉萎缩,它是因为脊髓的前角细胞病变,造成年的人体出现了肌肉有力和肌肉萎缩的情况。临床上脊髓肌肉萎缩最典型的病症就是肌肉有力,以及病患会出现四肢选择性的弛缓性的部分丧失运动功能,更加是肌肉的近端的病症重于远端肌肉的症状。假如饮食不当,也会造成疾病的变坏。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治疗方法有哪些?
你提供的情况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并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建议平常应该加强营养,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理疗方式缓解症状,同时要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以免延长病程,加重疾病。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苯中毒 钩虫病 铍中毒 跟骨骨髓炎 流行性感冒 突发性耳聋 海绵状淋巴管瘤 浆细胞性骨髓瘤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