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湿疹

经常起湿疹是怎么回事呢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湿疹出黄水怎么回事?

湿疹出黄水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接触过敏原、免疫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等因素有关。湿疹在医学上称为特应性皮炎,出现渗液通常提示病情加重或合并感染,需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药物干预等方式控制。

1、继发细菌感染

湿疹皮肤破损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炎性渗出增加,形成黄色脓性分泌物。此时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等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加重感染。

2、皮肤屏障受损

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屏障功能缺陷使水分流失加剧,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浆液性渗出,需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修复屏障,配合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

3、接触过敏原

接触镍制品、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诱发Ⅳ型超敏反应,导致湿疹急性发作。过敏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形成黄色渗液。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致敏原,避免接触后症状可缓解,急性期可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

4、免疫异常

Th2型免疫应答过度激活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机制,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炎症介质释放。这种异常免疫状态使皮肤血管扩张、渗出增多,表现为渗液结痂。可考虑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调节免疫,或口服氯雷他定抗组胺。

5、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

90%湿疹患者皮损处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其分泌的超抗原可激活T细胞加重炎症。细菌增殖会导致渗液变稠、颜色加深。除抗生素治疗外,可用稀释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使用含氯己定的医用敷料抑制细菌。

湿疹渗液期间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海鲜、芒果等。每日使用无香料医学保湿剂至少2次,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若渗液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须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是否合并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恢复期可逐步引入低敏护肤品,重建皮肤微生态平衡。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尖锐湿疹怎么回事?

尖锐湿疣可能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感染、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破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治疗。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尖锐湿疣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患者通常表现为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形成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尖锐湿疣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通过性接触时的皮肤黏膜摩擦造成微小破损而传播。患者可能伴有瘙痒、灼痛或性交不适等症状。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可配合医生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

3、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浴巾、内衣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传播,尤其在皮肤存在微小伤口时感染风险增加。患者可能出现疣体表面湿润、渗液或继发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凝胶、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增强局部免疫力。

4、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感染且复发率高。这类患者往往疣体生长迅速且分布广泛。除常规治疗外,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免疫调节,如注射用胸腺肽、匹多莫德口服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5、皮肤黏膜破损

外阴部位皮肤黏膜因摩擦、外伤等原因出现破损时,会增加病毒入侵机会。患者可能发现疣体表面易出血或伴有分泌物。对于较大疣体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需配合光动力治疗降低复发概率。

尖锐湿疣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播。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局部摩擦刺激。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治疗。日常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新生儿过敏性湿疹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过敏性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不全、环境刺激物、食物过敏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回避过敏原、局部用药、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新生儿更易出现湿疹,这与特定基因导致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这类患儿往往伴随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遗传风险。

2、皮肤屏障缺陷:

新生儿角质层较薄,皮脂分泌不足,皮肤保水能力差。这种生理性屏障功能障碍使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引发炎症反应。每日使用无添加的婴儿润肤霜能有效修复皮肤屏障。

3、环境刺激物:

洗涤剂残留、化纤衣物、尘螨等环境因素可直接刺激皮肤。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严重时有渗出倾向。选择纯棉衣物、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涤剂可减少刺激。

4、食物过敏原:

母乳喂养儿可能对母亲饮食中的牛奶、鸡蛋等蛋白成分过敏,配方奶喂养儿可能对乳糖不耐受。这类湿疹多伴有消化道症状,通过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是关键干预手段。

5、微生物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会加重湿疹症状,表现为皮损渗出、结痂。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每日温水洗浴不超过5分钟。哺乳期母亲应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高风险致敏食物,人工喂养可考虑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衣物清洗后需充分漂洗,新衣物建议盐水浸泡后再穿。若皮损面积超过体表30%或出现化脓感染,需立即就医进行系统治疗。观察记录湿疹发作与饮食、环境变化的关联性,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复发。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湿疹反复发作是怎么回事?

小孩湿疹反复发作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环境刺激、免疫异常、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特应性体质是湿疹反复的重要诱因,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类患儿常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易对食物或环境过敏原产生异常反应。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针对性回避牛奶、鸡蛋等高致敏食物。

2、皮肤屏障缺陷:

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角质层结构蛋白缺失,使皮肤保水能力下降、透皮水分丢失增加。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外界刺激物更易穿透表皮引发炎症。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进行屏障修复,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可减轻症状。

3、环境刺激:

汗液浸渍、衣物摩擦、尘螨接触等物理化学刺激均可诱发皮疹。夏季汗液中的盐分结晶会直接损伤表皮,冬季干燥空气加剧皮肤脱水。选择纯棉透气衣物,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可减少发作频率。

4、免疫异常:

Th2型免疫反应亢进导致白介素等炎症因子过量分泌,引起皮肤瘙痒和炎性浸润。搔抓行为形成"瘙痒-搔抓-炎症"恶性循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可快速控制急性期炎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合面部等敏感部位长期维持治疗。

5、微生物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高达90%,其分泌的超抗原可激活T细胞加重炎症。合并感染时皮损出现渗液、脓疱等改变。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下,联用抗生素药膏与抗炎药物可有效控制继发感染。

湿疹患儿需建立每日两次的规律保湿习惯,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足量润肤剂。饮食上注意记录食物日记,避免已确认的过敏原。衣物选择无荧光剂的A类纯棉产品,洗涤时充分漂洗。环境控制重点在于减少尘螨密度,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寝具。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发热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系统治疗。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宝宝湿疹后皮肤发白怎么回事?

宝宝湿疹后皮肤发白可能由色素减退、局部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受损、继发真菌感染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色素减退:

湿疹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局部黑色素细胞功能暂时性抑制,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浅。这种情况通常随着皮肤修复逐渐恢复,无需特殊治疗,日常需加强保湿护理。

2、局部炎症反应:

慢性湿疹引起的皮肤炎症会改变局部微循环和代谢,导致炎症后色素减退。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淡白色斑片,可通过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帮助恢复。

3、皮肤屏障受损:

长期搔抓或过度清洁会破坏角质层结构,使皮肤呈现暂时性反白现象。需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避免使用碱性洗护产品。

4、继发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造成边界清晰的乳白色斑块,伴有脱屑。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必要时使用抗真菌药膏治疗。

5、药物副作用: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皮肤萎缩性白斑,多呈网状分布。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替换为非激素类药物,并配合医学护肤品修复。

建议保持室温22-24℃,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日使用无香精的婴儿润肤霜进行3-5次保湿,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若白斑持续扩大或伴随鳞屑、瘙痒加重,需及时就诊排除白癜风、花斑癣等疾病。恢复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E的辅食,如胡萝卜泥、牛油果泥等。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唇炎 胃癌 头皮裂伤 胃酸过多 假性动脉瘤 脑动脉痉挛 风湿性多肌痛 脊髓性肌萎缩 高血压性心脏病 女性假两性畸形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