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MRI平扫能查出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脑肿瘤、脑炎等疾病。
颅脑MRI平扫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脑部结构信息。该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脑实质、脑室、脑沟等结构异常。脑梗死表现为局部脑组织信号异常,急性期可见弥散受限。脑出血在不同时期呈现特征性信号变化,如超急性期T1等信号、T2高信号。脑萎缩可见脑沟增宽、脑室扩大。脑肿瘤可显示为占位性病变伴周围水肿带,部分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有特定信号特点。脑炎常表现为脑实质片状异常信号,伴或不伴强化。血管畸形如动脉瘤、血管畸形也可通过流空效应间接判断。
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者禁止检查。检查过程中保持静卧,配合医生指令完成扫描。
脑出血在MRI上的表现因出血时期不同而呈现特征性信号变化,主要有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五种典型表现。MRI通过T1加权像、T2加权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等序列可清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
1、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后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此时红细胞尚未破裂,含氧血红蛋白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可显示轻微低信号,但常规序列可能漏诊。此期需结合临床病史判断,DWI序列可能出现高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
2、急性期出血后6-72小时进入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导致T2显著缩短,表现为T1等或稍低信号、T2明显低信号。血肿周围可见血管源性水肿带呈T2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均匀低信号,此期CT检查更具优势。
3、亚急性早期出血后3-7天为亚急性早期,正铁血红蛋白形成使T1信号逐渐增高呈特征性高信号,T2仍为低信号。血肿边缘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中心低信号伴周边环形更低信号。此时血肿周围水肿达到高峰。
4、亚急性晚期出血1-4周进入亚急性晚期,红细胞破裂释放正铁血红蛋白使T1、T2均呈高信号。血肿周边含铁血黄素环更加明显,在T2和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显示清晰低信号环。此期血肿体积逐渐缩小,周围水肿开始消退。
5、慢性期出血1个月后进入慢性期,血肿中心形成液化囊腔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周边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永久性低信号环。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特征性"黑环"征象,部分病例可见相邻脑组织胶质增生。长期随访可见血肿完全吸收或遗留软化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训练,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MRI可评估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需立即就医。慢性期患者需注意认知功能评估和预防跌倒等二次伤害。
脑出血在MRI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DWI序列信号变化、SWI序列低信号、周围水肿带等特征。脑出血的MRI表现与出血时间、血红蛋白演变阶段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信号特征具有诊断特异性。
1、T1加权像高信号急性期后期至亚急性期脑出血在T1加权像呈现高信号,主要与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有关。随着时间推移,血肿中心区域首先出现信号升高,逐渐向周边扩展。这种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判断出血发生时间,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T2加权像低信号急性期脑出血在T2加权像表现为明显低信号,源于脱氧血红蛋白的顺磁性效应。随着血肿演变,亚急性期T2像可出现周边高信号环,慢性期则形成均匀高信号。这种动态变化过程是鉴别脑出血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3、DWI序列信号变化弥散加权成像中急性期血肿通常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值降低,反映红细胞聚集导致的弥散受限。但需注意与脑梗死鉴别,后者ADC值下降更显著。亚急性期后血肿DWI信号强度逐渐减低,慢性期可恢复等信号。
4、SWI序列低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产物极度敏感,所有时期的脑出血均显示为明显低信号。SWI能清晰显示微量出血灶、静脉血管畸形等病变,对创伤性脑损伤、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5、周围水肿带血肿周围常见T2/FLAIR序列高信号水肿带,急性期较局限,3-5天后逐渐明显。水肿程度与血肿体积、位置相关,幕上出血水肿较显著。动态观察水肿范围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脑出血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饮食需低盐低脂,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训练,同时定期复查MRI监测血肿吸收情况。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意识障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MRI头颅平扫一般需要800元到2000元,实际费用受到检查机构等级、设备型号、是否使用造影剂、医保报销政策、地域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检查机构等级三甲医院收费通常高于二级医院,公立医院执行政府指导价,私立机构可能根据市场调节定价。部分高端私立医疗机构可能提供更快捷的服务,但费用可能显著增加。
2、设备型号3.0T高场强MRI设备成像分辨率更高,收费通常比1.5T设备贵。部分医院可能同时配备不同型号设备,患者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
3、造影剂使用普通平扫无须造影剂,若需增强扫描则需增加造影剂费用。造影剂过敏筛查、注射操作等也会产生附加费用。
4、医保报销部分地区将MRI纳入特殊检查报销范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可达一半以上。新农合报销比例较低,自费部分仍需承担较多费用。
5、地域差异一线城市检查费用通常高于二三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定价普遍较高。部分偏远地区可能因设备维护成本高导致收费上浮。
进行MRI检查前建议咨询多家医疗机构比价,了解医保报销细则。检查当天穿着无金属衣物,去除所有金属饰品。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配合技师指令。检查后无须特殊护理,增强扫描者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若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定期体检者可将报告留存便于后续对比观察。
心源性脑栓塞在MRI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病灶,典型特征包括DWI高信号、ADC低信号、血管高密度征及责任血管分布区异常。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呈现楔形或扇形分布,部分病例合并出血转化时可见T1高信号或SWI低信号。心源性栓塞具有突发性、多灶性及易出血倾向,需结合MRA或CTA明确责任血管。
1、D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高信号是早期诊断的核心依据,发病后数分钟即可显影,敏感性超过90%。病灶边界清晰,信号强度与缺血程度呈正相关,常见于皮质及皮质下白质交界区。需注意与癫痫发作后短暂性DWI异常鉴别。
2、ADC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现对应区域的低信号改变,反映水分子扩散受限。急性期ADC值可下降至正常脑组织的30%-50%,随时间推移逐渐假性正常化。该表现与DWI高信号共同构成缺血半暗带评估的基础。
3、血管高密度征约30%病例在T2*或SWI序列可见栓塞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高信号影,提示大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M1段最易受累,表现为血管走行区条状高信号,其长度与预后相关。该征象需与血管流空效应伪影区分。
4、出血转化征象心源性栓塞出血转化率可达40%,MRI表现为T1WI局灶性高信号或SWI点片状低信号。皮质为主的多灶性微出血提示栓塞可能,需警惕抗凝治疗风险。出血程度可采用ECASS分型评估。
5、流域性梗死分布病灶符合单一动脉供血区特征,大脑中动脉上干或下干流域最常见。多发性梗死灶位于不同血管流域时强烈提示心源性栓塞。分水岭区梗死可能合并低灌注机制,需结合灌注成像评估。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长期监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规范抗凝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急性期过后应进行康复评估,针对运动功能障碍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认知障碍建议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饮食宜控制钠盐摄入,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避免剧烈体位变化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定期随访MRI观察病灶演变,出血转化患者需动态调整抗栓策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