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99人阅读
肚子疼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保暖、药物治疗、补充电解质、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1、饮食不当进食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蠕动加快引发腹痛腹泻。症状较轻时可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暂时禁食油腻食物。若伴有呕吐可少量进食米汤、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
2、腹部受凉寒冷刺激会使肠道痉挛收缩,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和水样便。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饮用姜糖水缓解症状。注意保持腰腹部保暖,夏季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持续超过24小时未见缓解需考虑其他病因。
3、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损伤肠黏膜,表现为发热伴黏液脓血便。诺如病毒感染多为水样泻,志贺菌感染常见里急后重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静脉补液。
4、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肠道紊乱多在情绪紧张后发作,腹痛排便后缓解,大便常带有黏液。治疗需配合心理调节,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
5、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持续腹痛、血便和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糜烂溃疡,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急性发作期需住院进行营养支持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预防皮肤刺激。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或婴幼儿超过6小时无排尿,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蒸胡萝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大便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