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6人阅读
肠子长了息肉是否严重需根据息肉性质决定,多数情况下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肠息肉中较为常见的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通常生长缓慢,癌变概率较低,通过肠镜切除后定期复查即可。这类息肉多与肠道慢性炎症或局部刺激相关,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仅在体检时发现。肠镜下切除后需要改善高脂低纤维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具有较高癌变风险,需要高度重视。这类息肉可能伴随肠上皮异型增生,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排列紊乱。确诊后需尽快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每1-3年需复查肠镜。若发现息肉表面溃烂、质地脆硬或基底宽大等特征,可能提示恶性倾向。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有肠癌家族史或长期腹痛便血者。术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发现息肉后需严格遵医嘱复查,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一年需复查,无异常可逐步延长间隔至3-5年。日常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便血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