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6人阅读
输尿管结石一般可以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但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体外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中上段输尿管结石,若存在严重梗阻、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则不建议使用。
输尿管结石的体外碎石治疗主要针对结石体积适中且位置利于定位的情况。结石直径在5-20毫米范围内,尤其是位于输尿管上段或中段时,冲击波能量能有效穿透组织聚焦于结石。治疗前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结石形态,确保无输尿管狭窄或畸形。碎石过程中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通过X线或超声实时监控定位,每次治疗间隔7-14天,多数患者经过1-3次治疗可达到结石粉碎效果。碎石后需配合排石药物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促进残石排出,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
当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脓肾等感染症状时,需先控制感染再评估碎石指征。结石下方存在输尿管狭窄或息肉包裹,以及患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妊娠期或凝血功能异常时,冲击波可能造成组织损伤或出血风险。对于下段输尿管结石,因骨盆骨骼遮挡可能导致定位困难,此时更适合采用输尿管镜碎石。若结石硬度较高如胱氨酸结石,或患者体型肥胖导致能量衰减明显,体外碎石效果可能欠佳,需考虑更换治疗方式。
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后应保持每日尿量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排石情况,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复诊。体外碎石后可能发生石街形成,必要时可通过双J管置入解除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