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8人阅读
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直接遗传疾病。冠心病发病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多因素相关,直系亲属患病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通过科学防控可显著降低发病概率。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生理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增加。若父母一方患冠心病,子女患病风险较常人高,但具体概率受后天因素显著调节。临床发现早发型冠心病患者家族聚集现象更明显,这类情况需加强筛查。
环境因素在冠心病发生中起关键作用。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血管损伤风险进一步增加。即便存在遗传风险,通过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限酒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延缓疾病发生。
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40岁后每1-2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等血管评估。日常保持地中海饮食模式,优先选择橄榄油、深海鱼、全谷物等食物。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可改善预后。